热搜词:

42家上市券商集体报喜!一季度3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这两大业务立功

A 股市场一季报披露落下帷幕,42 家上市券商成绩单也浮出水面。

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整体而言,证券行业业绩水涨船高。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显示,42 家上市券商中,有 38 家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 9 家增幅超过 100%。

东北证券、国泰海通、国联民生三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 859.84%、391.78%、271.95%,位列业绩增幅榜前三。与此同时,第一创业、中原证券、首创证券、财通证券四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42 家上市券商一季度均实现盈利

从绝对金额来看,共有 12 家券商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突破 10 亿元大关。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新公司国泰海通以 122.42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一骑绝尘,位居一季度净利润榜单榜首。值得一提的是,国泰海通一季度营业收入金额为 117.73 亿元,低于净利润金额。公司指出,主要原因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所致。

中信证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65.45 亿元,排名净利润榜单第二,金额大幅超越排在第三的华泰证券(36.42 亿元)。净利润榜单第四名为中国银河,一季度其净利润达到 30.16 亿元。

此外,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于 20 亿元 ~30 亿元。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东方证券、方正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位于 10 亿元 ~20 亿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所有上市券商均实现了盈利,而去年一季度国联民生和天风证券则出现了亏损。

业绩增幅方面,共有 38 家券商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有 9 家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 100%,15 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位于 50%~100%。

市场回暖背景下,区域性券商表现出较大的业绩弹性。东北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859.84% 位列第一,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2.02 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 90%。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国泰海通与国联民生两家完成合并的券商,一季度也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红塔证券、长江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也均超过了 100%。

上市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实现增长

市场回暖带来的财富管理类业务收入增加是上市券商业绩报喜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经纪业务手续费为例,根据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所有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实现了增长。

多家第一梯队券商以雄厚的实力、多年的客户积淀,实现了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具体来看,中信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33.25 亿元,同比增长 36.18%;国泰海通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26.52 亿元,同比增长 76.96%;广发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20.45 亿元,同比增长 50.66%。

多家券商一季度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增幅翻倍

市场回暖同时让券商自营条线收入颇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 " 投资收益 - 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估算证券投资收益后发现,一季度 42 家券商实现证券投资收益 485.66 亿元,而上年同期为 321.59 亿元,今年同比增幅为 51.02%。

其中,绝对金额方面,中信证券以 88.62 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幅为 62.32%;国泰海通以 40.10 亿元位居第二,同比增幅为 68.74%;中金公司以 33.96 亿元位居第三,同比增幅为 83.32%。

此外,部分券商在低基数效应下,证券投资收益取得爆发式增长。长江证券一季度证券投资收益达到 8.7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328.61%;华西证券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超过 600%;东方证券、天风证券等同比增幅也超过 100%。

行业头部机构未来估值提升空间更大

一季度已成过去,对证券行业未来经营和股价走势,市场人士基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普遍持乐观看法。

东兴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4 月 25 日召开的重要会议再提 " 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更多政策利好或在路上。" 当前国内经济破局的核心点仍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快速壮大,资本市场需为其提供发展的沃土。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中介,也将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东兴证券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证券行业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 监管政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投资者 " 间的正循环和正反馈亦有望较快实现,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提振投资者信心,亦将有力提升行业自身经营业绩,助力估值修复。

同时,东兴证券也指出,行业头部机构更有能力和机会参与政策创新,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未来估值上升空间更大,建议持续重点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