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级纯电SUV, 6.8秒破百, 续航510km, 这车能选吗?

当你听到“小十万预算,6.8秒破百”,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零跑B10和Lafa5在慕尼黑车展惊艳登场,一举刷新了同级纯电轿车的性能天花板。最炸裂的是B10,国内定价仅9.98-12.98万元,却在欧洲卖到近30万人民币,“内外有别”让国人占尽实惠。从配置到智能,从空间到动力,零跑B10不仅照顾你的钱包,更能满足你对速度、颜值和科技的全部幻想。如果你追求高品质又不愿多花冤枉钱,那零跑B10值得你狠狠心动一次。

第一次走到车头,B10的前脸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那种老套的镀铬大嘴,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贯穿式的LED日行灯,灯带里面的小点阵珠排列得很细致,白天看像是车头自然生成的一道光影,夜晚点亮后辨识度极高。我还发现,灯带下方的“进气格栅”其实是熏黑的网状结构,看似多余,实则内部通风孔分布合理,兼顾了美观和散热。走到侧面,中规中矩但绝不呆板的腰线从前轮眉一直延伸到尾灯,悬浮式车顶和黑色A、B、C柱配合得恰到好处,让整车看上去更轻盈。17英寸或18英寸的双色轮毂也不像某些车型那样“华而不实”,实物触感扎实,涂装工艺细腻,不容易留指纹。整车尺寸4515×1885×1655毫米,轴距2735毫米,在同级里属于偏大一档的身材,我自己身高175厘米,坐在驾驶位上还能剩下一拳多头部空间,完全没有压抑感。

坐进车内,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仪表台和门板软质包裹区域的细腻度。B10并没有把所有成本都砸在大屏上后就抠内饰,触手可及的地方多数都做了防滑软塑或仿皮包裹。方向盘握感也算贴手,皮质缝线紧致,还集成了多媒体和定速巡航按键,用手指随手一点就能操作,不用刻意去找按键位置。8.8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14.6英寸的2.5K中控屏无缝连接,显示效果清晰流畅,我平时喜欢拿来跑小程序导航,再切换音乐、查询电池状态,整个系统几乎没有卡顿。特别喜欢它的“可见即可说”语音交互,指到空调图标轻声说一句“调到22度”,就马上执行,连我爸妈这样对新科技不太敏感的人都能几秒钟学会。

空间方面,B10的表现也很扎实。第一次成行是和家人一起去周边短途游,我们后备箱装了两个20寸行李箱、一辆折叠婴儿车和两箱饮料,后排还坐着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大家一点都不拥挤。后排座椅是4/6比例放倒的设计,放倒后地台几乎平整,从后备箱“舱口”一直铺到后排头部,我一人抱着滑板车和帐篷进进出出毫无压力。奔波一天回到家后,我特地丈量了一下后备箱深度,常规状态370升刚好能放下两只中号拉杆箱并留出余地,放倒后可扩展到830升以上,属于同级中相当靠谱的水平。中控台下方那格能塞下买菜时的大号平底锅,扶手箱里的无线充电板和水杯都能井然有序地收纳,车门储物槽则是标配大瓶矿泉水和折叠伞的位置,不用再担心瓶瓶罐罐乱放。

体验过一次北京酷暑后,我提前在出发前用手机App给车辆远程启动空调,设定24℃,开门那一刻凉意扑面而来,体验感比我想象中还好。后排出风口巧妙地隐藏在第二排座椅底部,出风均匀温差小,风量也很足。车内配备的活性炭复合滤芯见效快,外面只是轻度沙尘天气,车辆内循环一开十分钟,屏幕上空气质量指数就从橙色跳到绿色,能观感到“呼吸顺畅”而不是那种闷闷的感觉。

细节方面,B10做到了“不用就看不到、不细看才发现”的水平。比如车顶中央预留的激光雷达舱盖和隐藏式天线融为一体,不会影响整体流线;后排中扶手展开后两个杯架卡口精准,放满水瓶路上也不会晃出声;还有那对在仪表台两侧的小型USB-C接口,连我这种电子怪都能随手给耳机、行车记录仪和小台灯同时充电;再加上原厂配备的香氛扩散器座,一家人开车时一直都没闻到呛人味儿。

不得不提的是座椅填充与包裹。B10的座椅并非简单的海绵,而是在骨架、中层支撑、表层皮质之间做了多重取舍,柔软适中且回弹迅速。开了几百公里的高速,腰部和大腿都没有感到疲劳。冬天我也测试过加热模式,几秒钟椅面就暖起来,体验比我以前在其他品牌试过的更加线性、舒适,没有那种前几分钟热得后来刺痛或温度不均。

再来聊聊试驾体验,从红绿灯起步的那一刻就能体会到B10的线性加速特性。仪表显示的0–100km/h加速6.8秒,与同价位燃油SUV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我在市区主干道反复踩了几次电门,深踩到底后,车头并不会一窜就来了个“弹射”式冲击感,而是一种平滑推背的力量输出,直到速度蹿升到80km/h才稍微有那么一点“收尾”,对日常超车或者并线都绰绰有余。后驱的布局让动能集中在后轴,起步时能明显感受到尾部带动,配合精准的ESP,动力输出不失控又有一定的“兴奋感”。

刹车踏板的回馈也很有意思:初段制动力度轻柔,可精细控制跟车距离,中段到深踩时立刻切入强制回生和摩擦制动,减速效率在线,我试过紧急制动时车身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前倾,也未见后轮抱死的情况,辅助系统会在前后轮之间精准分配制动力,整体减速过程平稳顺滑,进一步提高了对突发路况的应对信心。

底盘方面,零跑B10的CTC一体式电池底盘设计让我感受到车身的高扭转刚度。在拥堵的二环路,频繁遇到减速带、非铺装桥面时,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组合不会把颗粒感原封不动地传到车内,而是给人一种韧性十足的支撑感。车速低于40km/h走减速带,座椅和方向盘几乎隔绝了大部分震动;当车速提升到60km/h左右甚至70km/h,过连续减速带时悬架的回弹并不生硬,底盘整体的“弹性”反而让人觉得车不像挂了重油桶,依旧轻盈灵活。

高速场景下,B10的表现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我在高速限速120km/h道路上试过匀速巡航,开启定速后电耗大概保持在15kWh/100km左右。偶尔需要超车时,从110加速到130的过程只要3秒多,整个提速过程动力输出饱满且平顺,方向盘轻微一打,车身姿态平稳,侧倾抑制得当,几乎不用过多修正。高速拐弯时,你还能听到胎噪和风噪,但车内稳定性依旧令人放心,仿佛一辆更高级别的车型。

电池部分,B10全系CTC 2.0技术的底盘不仅在结构上更为坚固,也让动力电池包与车身框架融为一体,降低了电池受外力冲击的风险。我的实测版本标称510km的CLTC续航,按照我早晚高峰各40km+一次周末200km出行算下来,除去空调和多次加速,表显剩余续航总里程大约有60km的富余,比我预期要多出10%左右。车辆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会实时监测电池温度、电压、电流等数据,遇到异常时会自动采取均衡、限流等保护措施,全程我没见到动力打降档或突然减功率的情况。

我还在一个高速服务区用800V快充桩进行了30%→80%的补能测试,实际记录时间是19分左右,补入电量相当于约300km的续航。充电初期功率能稳定在250kW上下,后段缓缓降速保护电池,手表都来不及喝完一杯咖啡,续航指标就由30%飙升至80%,相当高效。对于经常需要高速补能的周末自驾族来说,这样的充电效率大大减少了等待的焦虑。

总的来说,零跑B10的动力系统并非简单靠“大马力”堆数值,而是在电机响应、制动回收、底盘韧性和快充效率间找到平衡。无论是日常拥堵路段的跟车,还是快速路上的超车追尾,亦或是偶尔刺激的山路连弯,B10都能给人踏实而不迟滞的动力体验。作为一名正在选车的消费者,我觉得它的这套系统,在同价位电动SUV里算是表现全面、驾驶感受足够让人省心的一款。如果你也在关注日常、周末兼顾的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