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热闻|低价吸引顾客却强制剥壳?警惕街头“榴莲车”套路

近期,随着榴莲大量上市,全国多地街头出现流动卡车售卖榴莲的摊贩,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然而,不少市民反映,这些摊贩存在强制剥壳、缺斤少两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买榴莲不让带走壳

竟成普遍现象

在多个城市的街头,流动榴莲车以每斤19.8元至26元不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比正规水果店便宜不少。然而,当消费者挑选榴莲后,摊贩往往要求当场剥壳,不允许整颗带走,甚至声称“榴莲壳要回收”。

家住山西大同平城区的李先生表示,他在路口看到一辆小货车售卖榴莲,标价21.8元/斤。当他提出要整颗带走时,老板却称必须剥壳,否则不卖。最终,李先生花费160元购买的榴莲,回家称重后发现果肉仅有2.5斤,而按照标价计算,整颗榴莲应有7斤多。李先生怀疑摊贩的电子秤有问题,返回理论后,商贩才私下退款30元。

类似的情况在杭州萧山也有发生。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己在路边卡车摊购买榴莲时,摊贩直言“秤是9两秤”,并坚持要剥壳。最终该网友因怀疑缺斤少两而放弃购买。

业内人士

可能暗藏套路

业内人士指出,摊贩强制剥壳的主要目的是掩盖缺斤少两的问题。一旦榴莲被剥壳,消费者无法验证整颗榴莲的实际重量,商贩便可利用“黑心秤”牟利。

江苏姜堰市场监管部门曾查处一起流动榴莲摊贩案件。检测人员使用10千克标准砝码测试商贩的电子秤,结果显示14.955千克,相当于20斤称出了近30斤。商贩王某承认,缺斤少两是“行业潜规则”,若按实际重量销售,每斤需加价3元才能回本。

在南宁,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流动榴莲摊贩不仅使用问题秤,还通过调整计价方式规避消费者质疑。例如,有摊贩在记者询问是否足称时,突然改口称“按26元/斤算才是足称”,远高于标价的19.8元/斤。

此外,一些消费者反映,即使购买剥好的榴莲肉,也可能遭遇"以次充好"或"缺瓣少肉"的情况。有商家在剥壳时故意遗漏部分果肉,消费者若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

监管部门提醒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应尽量在正规门店购买榴莲,避免在流动摊贩处消费。若发现缺斤少两,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投诉举报。

同时,消费者可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陷阱:

1. 自带便携秤:在购买前复称,避免被"黑心秤"欺骗。

2. 拒绝强制剥壳:若摊贩坚持剥壳,可能存在猫腻,建议放弃购买。

3. 索要消费凭证:保留交易记录,便于后续维权。

随着国产榴莲即将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加,榴莲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消费者可耐心等待,选择更可靠的购买渠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张雨鑫 综合整理自光明网、澎湃新闻、广西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