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版头题关注吉林:《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从三种“量”透视吉林一季度经济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3.8%、多项指标超过全国平均 …… 近日,吉林省交出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态势。

来之不易的增速背后,是吉林省靠前发力、抢抓开局的系列举措:锚定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推进大项目落位提升投资 " 含金量 ";抓住科创资源优势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提升发展 " 含新量 ";依托绿色资源禀赋,充实发展 " 含绿量 "…… 三 " 量 " 齐升为全面振兴注入源源动能。

压实 " 含金量 ":工业顶梁柱增长有力

吉林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发力培育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一座座车间轰鸣阵阵、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

中国一汽的红旗繁荣工厂里,自主品牌新车型装备下线,工厂周边,零部件企业汇聚形成产业集群 …… 今年 1-3 月,中国一汽销售整车 76.2 万辆,同比增长 2.5%。

中车长客研发制造的一列列高速动车组装配成型,企业研发团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各类载重大、轻量化的轨道列车 …… 一季度,170 辆动车组与 146 辆城市轨道车辆接连下线,产量同比增长 93.2% 和 69.8%。

电力数据,蕴含工业脉动。国网长春供电公司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企业集中的长春地区用电量同比提升 1.73%。

锚定工业优势、扩大有效投资、优化发展结构,今年一季度,吉林省工业 " 顶梁柱 " 作用突出,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八大重点产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7.1%,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2.4 个百分点。

重构项目管理中心,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建立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工作机制 …… 着眼于未来增长潜力,吉林省按下项目建设 " 加速键 "。松花江畔,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的化工转型升级项目现场,管道装置交错,120 万吨 / 年乙烯等生产装置实现高标准中间交接,预计 7 月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 200 亿元,带动下游化工产业链提质升级。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实施亿元以上项目 610 个,新开工项目数量同比增长 29%,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4.4%,制造业投资增长 29.3%,比 2024 年全年加快 7.2 个百分点。

图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 120 万吨 / 年乙烯装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提升 " 含新量 ":科技创新释放新活力

看成果,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领域,科创成果涌现;看产业,企业发力科研,联动科研院所共建园区、搭建平台,形成多元转化路径;看势头,老工业基地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加快 …… 吉林省着力提升 " 含新量 ",助推新产业、新技术蓬勃发展。

今年一季度," 老国企 " 吉林化纤集团的 " 新产品 " 碳纤维销量同比增长 52%,市场占有率创新高。" 与下游头部企业合作研发,碳纤维产量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吉林化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说。

吉林省通化市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源源不断下线,企业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2%,出口创汇增长 15%。"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高纯度、较低成本、超大规模的产品生产。" 公司负责人项炜说。

" 含新量 " 更足的背后,是吉林省不断强化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逐步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回报科技的循环机制。

在长春芯光产业园,成像光谱芯片专供知名品牌手机、腹腔镜手术导航系统打破技术垄断 …… 数十家科技企业汇聚于此。这个由长春净月高新区与长春理工大学紧密合作打造的科技园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给力服务。

在吉林,这样的产业园区还有很多,通过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夯实产业基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跑出 " 加速度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7.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14.4%,比去年同期提升 2.1 个百分点;技术合同成交额 44.6 亿元,同比增长 106.5%。

工人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解放 J7 整车智能工厂检查车辆。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厚植 " 含绿量 ":绿色动能涌新潮

千里沃野," 风 "" 光 " 正好。吉林西部,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依托资源禀赋,从风能、太阳能发电,到风电设备生产制造,再到绿电资源储存消纳,吉林以重点项目牵引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跃进,持续提升经济 " 含绿量 "。

松原市的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叶片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忙,建成后将实现 8 条 130 米级的叶片生产线规模化生产,年产值可达到 15 亿元以上。白城市的 " 陆上风光三峡 " 基地,风电机组林立,光伏阵列望不到边,源源不断生成电能。

新能源产业下游,围绕这些绿色能源的收储消纳,众多项目同步落户,一个新能源产业链集群正在吉林西部冉冉隆起。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接近尾声,通过将绿氢合成绿氨、绿醇用以储能,可将 " 绿电 " 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长时间存储和远距离运输。据悉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 8 亿元。

" 绿电 " 消纳产业链持续完善,生态与产业共赢之路越走越宽。今年 4 月,国内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工程项目在松原市启动,项目通过二氧化碳埋存驱油,将实现碳减排与油增产的 " 双赢 "。

不止于新能源产业,吉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算经济账,也算生态账,新能源产业与冰雪经济、文旅产业形成合力," 含绿量 " 攀升,擦亮 " 绿色 " 发展底色。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