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濠江潮涌 并蒂花开——横琴口岸变迁中的"一国两制"生动实践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珠江口的风云激荡中,横琴与澳门的命运从此交织。2000年3月,第一代横琴口岸在莲花桥头拔地而起,如同一颗种子埋入珠江之畔的沃土。25年时光荏苒,这颗种子已长成一株灿烂盛开的并蒂莲,见证琴澳两地边检从“一水相隔”到“血脉相融”,从“两地两检”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从“历史同源”到“制度共融”。横琴口岸的每一次变迁,都是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更是“一国两制”下琴澳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横琴因毗邻澳门,成为战备前沿、海防前线。1952年9月,海防八连官兵搭乘“奋斗号”进驻小横琴岛。1980年10月,顺德县成立围垦指挥部,发动五个公社3200余名社员,中心沟围垦将茫茫海滩变成了水陆相间的田地,为开展农渔业生产创造了条件。琴澳距离进一步拉近,两地人文交流、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当时,两岸来往并不限制人数,拥有横琴户口的居民,拿着生产队开好的证明,带上“村民证”,就可以在每日的早上7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乘船在琴澳两地穿梭。

1992年,横琴进行第二次围垦,从中心沟向南填海直至红旗村,将横琴与澳门的距离缩短至200米以内。经历数次开发建设,横琴岛面积达106.46平方公里,成为珠海市最大岛屿,与澳门的氹仔岛、路环岛隔濠江水道相望。

莲花迎风开:琴澳互通开新篇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间吹到了南粤大地,带来变革的气息。1998年7月1日,在全国九城市职业化改革试点的脚步声中,“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正式成立,由原来的武警边防部队转制为职业警察队伍。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母亲怀抱,长达1756米,连接琴澳两端的莲花大桥建成开通,如同海天之间浮现一道美丽的彩虹。2000年3月28日,坐落在莲花桥头的第一代横琴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横琴边检站开启了对过往横琴口岸旅客、员工及车辆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和对莲花大桥进行24小时的警戒监护任务。“白天是濠江上一朵飘逸莲花,夜晚则意味着每次四千米、一晚至少四次的巡逻路线。”当时的横琴边检站“守桥人”杨海炎回忆道。

未来,横琴边检站还将继续探索求真、革新创新,继续深入推进澳门大学专用口岸、横琴口岸澳门机场值机楼、琴澳游艇码头、低空飞行器跨境运输等项目的继续落地,努力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中不断发挥移民管理机构的新作为,助推“澳门 横琴”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25载风起云涌,横琴口岸从荒滩上的铁皮房,蜕变为全球通关效率领先的超级枢纽;25度春去秋来,琴澳从“一桥相连”到“一体共荣”,写下“一国两制”的鲜活篇章。这朵珠江口的并蒂莲,正以绽放之姿,昭示着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文 | 记者 李旭 通讯员 吴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