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海淀原创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演出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北京市海淀舞蹈家协会联合演出。该剧以纳兰性德的生平为创作背景,以纳兰词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为名,通过序《人生如初》和《别有根芽》《天为谁春》《何处情深》《人在谁边》四个篇章,诗意呈现了纳兰性德饱含家国情怀的不凡人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
序 人生如初
康熙年间,京西海淀。少年纳兰性德,天资聪慧,才华过人。诗书天地中驰骋,小纳兰长成翩翩公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清·纳兰性德
第一幕 别有根芽
纳兰公子雄姿英发,骑射归来,偶遇满族武士欺负汉文人,官家少女卢氏抱打不平,纳兰公子挺身相助,与顾贞观和卢氏结下初见之缘。
庙堂之上,纳兰英才,曹寅赞叹,康熙赏识。君臣三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玉泉山下,渌水亭畔,诗酒相会,逸兴遄飞。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清·纳兰性德
第二幕 天为谁春
渌水亭畔,雨幕珠帘。纳兰公子思慕卢氏,少女袅袅婷婷的身影出现在梦中。
桑榆墅内,锦帐红烛。“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纳兰广结文士,雅会诗书,一首首辞章传遍皇城内外,一时间“家家争唱饮水词”。
边关战事突然爆发,纳兰替君分忧,御前效力。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
第三幕 何处情深
塞外古道,木叶萧萧,乡路迢迢,纳兰公子为国出巡边关。
桑榆墅内,卢氏遥念公子,难产而亡,相思成殇。
纳兰痛失爱妻,与卢氏梦中相见,泪咽无声,别语分明,梦好难留。终是“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心灰尽,有发未全僧”“梦里云归何处寻”“断肠声里忆平生”。一首首悼亡之音弥漫长天。
而立之年,纳兰公子溘然长逝,友人与诗书相伴他最后的时光。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清·纳兰性德
第四幕 人在谁边
康熙举行祭孔大典,满汉文化终于融为一体。
老去的曹寅和顾贞观追忆往事,那些曾与纳兰相伴的日子,依旧丝丝萦怀……
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多位观众表示,舞剧兼具艺术感染力与文化启发性,通过观看舞剧,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海淀三山五园文化的深厚底蕴。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深度融合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和古典园林文化内涵,已在国内外演出70余场,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荣获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提名作品奖、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名句的流传,让出身海淀的纳兰性德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不仅属于海淀,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在这春和景明的美好时光,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带领观众与一代词人纳兰性德在舞台初见,在舞剧中重逢,感受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中国诗词的精妙绝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优秀的文艺作品触发观众的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