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征服“深地一号”的“地下珠峰”
3月27日,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弥漫。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西北油田顺北油气田,天地一片昏黄。此时,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钻完井研究所主任师陈修平,正聚精会神地研究和攻克现场钻井难题。“新开发的顺北二区,气井越来越多,一些高压气井出现地层气体侵入钻井液现象。”陈修平说,必须拿出最优解决方案,防止侵入气被钻井液带出井口,造成高套压、溢流风险。
陈修平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来到西北油田,主要任务是指导打8000米以深的超深井。当时正值顺北油气田钻井垮塌“遭遇战”,油气田发育的18条断裂带,地层破碎,钻井期间,井壁易垮塌掉块,造成卡钻、埋钻。
2024年6月7日,陈修平在顺北油气田钻井现场跟踪井壁稳定情况。吴敏越摄
通常情况下,钻井之前,油田钻井工程专家会根据预测地层破碎程度预测结构,优化钻井轨道设计,调整钻头钻进方向,或者向左偏,或者向右偏,再或者绕个弯钻下去,避开破碎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破碎地层都能提前精准预测,钻井过程中遭遇井壁垮塌时,需要现场拿出解决方案。“其中5号断裂带的地层最破碎,记得在5号断裂带部署的一口井,钻至8000多米深时,钻具反复被埋,最终经过三次侧钻,才成功钻至目标靶点,光解决破碎问题就费时约100天。”陈修平回忆说。
顺北油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压”的特点,这里的油气井普遍钻井深度都达到八九千米,其深度大致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被中国石化命名为“深地一号”工程。
面对8000米以深地层破碎这只“拦路虎”,陈修平誓不罢休。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为解决破碎地层难钻难题,陈博士废寝忘食地读文献、跑现场、请教国内外专家。”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钻完井研究所主管师韩正波说。
经过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作为科技青年带头人的陈修平攻关形成了“顺北特深井破碎带地层井壁稳定技术”等五大研究成果,将解决井壁失稳复杂时间降低70%以上,钻井周期也从2019年的200天以上降至现在的100天出头,最快的71天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