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原创 中印关系惊现逆转:从边境紧张到求同存异,印度为何急盼修好?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关系叙事中,印度和中国之间微妙的外交舞步正缓缓展开。近期,印度外长苏杰生承认了印度在2020年对中印边境事件的误判,显示出一种新的和解态度。这一姿态,虽然在大国政治中并不罕见,但对于长期以来以强硬著称的印度而言,却显得异常引人注目。

首先,关于两国关系的惊人逆转,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背后的经济动因。在过去几年中,印度屡次高调制裁中国企业、封杀中国APP,以此回应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然而,事实上,这一连串壮士断腕式的决定却导致了印度经济遭受重创。数据显示,中印贸易逆差从2020年的460亿美元狂飙至2023年的近900亿美元,中国商品在印度市场依旧占据16.4%的份额。说白了,印度试图用“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的努力,不仅未见成效,反而让美国企业趁虚而入,占据了本土市场的90%。

不仅如此,印度在军事上与中国较劲的成本也令人咋舌。为了保持对峙,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10万大军,每年耗费120亿美元军费。但即便如此,印度在战略基建上的效率远不及中国。解放军在三年内于边境修通了600个前线哨所公路,并实现了无人机24小时监控,而印度的“高原特供”防寒装备迟迟未能配备到位,前线士兵甚至不得不开直播卖惨求助。可以说,印度不仅在经济上,还在战略资源分配上吃了闷亏。

莫迪政府面对这一现实,终于意识到,与中国竞争不应是全面对抗,而更应是一种健康的竞争关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印度这个由多党组成的民主国家,政策的延续性常常受到内部政党斗争的影响。莫迪虽然赢得了连任,但执政党在议会中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与此同时,印度经济增长乏力,最新数据显示其GDP增速仅为5.4%,远低于印度储备银行预测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