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引育并举集聚人才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毛丽娟
前不久,安徽合肥召开安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安医大”)2025年青年医学人才安徽行暨健康产业创新大会,吸引了来自知名院校的120余名青年学者参会。值得一提的是,安医大已连续4年举办此类大会,体现了学校对人才的重视。
近年来,安医大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安医大校长翁建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安医大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资源’,构建了政策链、平台链、保障链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赋予了各个学院较高的自主权,为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提供强有力支撑。”
引才有方 结出累累硕果
安医大积极响应安徽省关于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相关文件精神,为该校引进和急需紧缺的医学高层次人才设立绿色通道。
“感谢学校和省里提供的职称绿色通道。这不仅简化了材料要求,突出个人的代表性项目和成果,而且整个流程时间也大大缩短。”安医大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钟琦说。
2024年9月,钟琦所申报的“代谢网络扰动在生物质燃料暴露致肺功能下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获批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项目立项。这一成绩满足绿色通道文件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考核评议条件”。经学校评审推荐,他于近日顺利晋升副教授。
近年来,安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以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平台为依托,在学校一系列人才政策的保障下,以及学院引才系列举措的支持下,面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围绕传染流行病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环境与健康和营养与慢性病等研究方向,持续柔性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6人。学院近5年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四大慢病”项目青年人才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进入国家级人才答辩4人次,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5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3人。
正是因为学校实施了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育政策,才实现了人才与发展的“双向奔赴”。钟琦所在的安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便在学校厚植人才引育的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近年来,安医大公共卫生学院的科研成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12个奖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推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持续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得益于这些成果,如今,安医大跻身安徽省特色高校建设序列,获批特色学科建设项目3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现代产业学院项目1个以及其他特色项目1个。
育才有效 激发创新活力
激活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既要引才“活水”,也要育才“蓄水”。
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胡盼盼长期从事帕金森病相关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案,在冻结步态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公布第一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她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名单。
“我的老师汪凯教授对我的言传身教至今受用。”胡盼盼说。安医大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雁阵格局”,为“如何全面培育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交出了答卷。
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发挥拔尖人才领军作用,遴选校内东南学者41人,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申报和国家级人才培养;开展有组织人才培育,制定《“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实施方法》,遴选校内“创新人才团队”18个,划拨建设经费2250万元,完善学术梯队建设;发挥学校附属医院资源优势,校本部与附属医院双聘高层次人才229人,推进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深度融合发展;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和储备,实施青年英才“双培工程”,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挂岗锻炼……
近5年来,安医大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950余人,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0人,国家级人才总数达17名,省(部)级人才达241人,位列全国医学院校前列。
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学校带来一系列成果。凭借“临床医学”学科,安医大成为安徽省首家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榜单的省属高校。
安医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63项,累计横向科研经费到账10.57亿元,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82项,科技成果转化1825.52万元,位列省属高校第一方阵。
“学校将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开好引才良方、拓宽育才路径、创新用才载体、优化留才环境,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真心爱护人才、全力成就人才,为一流医科大学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撑。”安医大党委书记王琦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