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存款搬家”效应增强 理财规模重回高位

随着4月中小银行密集打响存款降息战,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跌破2%红线,“存款搬家”效应增强,银行理财规模迎来大幅回升。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普益标准获悉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31.26万亿元,重回高位。与此同时,降准降息落地后,包括民生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机构纷纷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以重估未来收益。虽然年内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攀升,但市场对未来走势看法出现分歧。有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调降若落地,将促使更多资金流向银行理财,年内规模有望触达33万亿元;但也有观点认为,利率环境变化、股债“跷跷板”效应都为理财规模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存续规模达31.26万亿元

2025年年初至今,理财产品市场存续数量及规模迎来上扬。来自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1955款,最新存续规模达到31.26万亿元。

从更为细化的周期来看,今年1月,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0871款,随后逐月递增,2月达到41068款,3月为41249款,4月进一步攀升至41895款。

存续规模总计方面,1月规模为29.86万亿元,2月增长至29.98万亿元,逼近30万亿元大关。然而,3月存续规模出现了一次明显下滑,降至28.9万亿元,4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突破30万亿元达到31.1万亿元。

针对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的原因,市场观点认为,一方面,理财规模历来呈现“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特征。3月季末,银行出于考核等因素,资金回表使得理财规模短暂收缩;4月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重新回流理财市场,推动规模快速修复。

另一方面,在一季度“开门红”结束后,多家中小银行自4月起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各类型银行的挂牌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数已跌至2%以下。而理财收益有所回升,二者利差扩大引发“存款搬家”效应,居民将存款转移至理财产品,为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进而推动理财规模上升。

普益标准报告称,4月理财存续数量增长主要受三重因素驱动:一是多家银行存款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与银行理财收益形成显著利差,触发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迁移;二是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强化(二季度或迎降准降息窗口),提振市场信心;三是债市利率阶段性修复,封闭式固收类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环比上涨1.94个百分点至3.69%,吸引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