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小鹏离盈利又近了一步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柴旭晨

去年,奋力从坑里爬出来的小鹏,今年的关键词已经变成了盈利。

5 月 21 日,小鹏交出 2025 年一季度的成绩单。当季小鹏亏损额缩小至 6.6 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3.86 亿元。

其他方面的财务指标也都有着相对不错的表现。数据显示,小鹏本季度的营收为 158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 65.5 亿元增长了 141.5%;现金储备规模 452.8 亿元,环比增长 33.2 亿元;在毛利率方面,小鹏连续七个季度提升,在今年一季度达到 15.6%,创下历史新高。

亮眼的财报叠加乐观的预期,资本市场也很快给出了积极的反馈。

美东时间 5 月 21 日开盘后,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一度涨超 16%,截至美股收盘上涨 13%,市值一晚上增加超 170 亿人民币,比一季度的营收还要多。

投资机构也都给出积极的预期。摩根士丹利认为,小鹏正在展现出 " 结构性修复 " 和 " 盈利路径清晰化 " 的信号。强劲的产品交付节奏、毛利率回升和充足的现金流,共同增强了其在 AI 与智能驾驶方面持续投入的可行性,维持对公司中长期成长潜力的乐观判断。

显然,小鹏之前提出的技术降本的效果已经本季度开始显现,交付量增加之后的规模效应也释放。

对于车企而言,赚多赚少其实从之前的交付量中就已经能看出来了。小鹏的规模的提升还要归功于去年的两款新车——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何小鹏介绍,MONA M03 上市 8 个月累计交付超 10 万台,成为 A 级纯电轿车销量冠军,P7+ 上市 5 个月已完成第 5 万台正式下线。

正是这两款车的发力,今年一季度的小鹏交付量达 9.4 万台,远超此前给出的交付指引上限,同比增幅 330%。

并且,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其他业务收入 14.4 亿,其他业务毛利率达到了 66.4%。这意味着,与大众合作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收入已经成为经常性收入,也很好地平衡了整体的毛利率。

各项数据证明,小鹏离盈利又近了一步。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很有信心今年实现销量翻倍以上的增长目标,而且公司还将在四季度走向盈利,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接下来,就要努力兑现何小鹏所定下的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了。而随着盈利的加速兑现,也意味着小鹏正在从 " 融资依赖型公司 " 向 " 结构型自我造血公司 " 的转变。

不过,小鹏畅的畅销离不开的一个关键词——降价。从一季度财报来看,小鹏的单车均价为 15.3 万元,环比下滑了 0.7 万元。这其实从报告期内主力车型的价格就可以推测得知。

尽管当前的均价有所下滑,但长期而言,高端是小鹏的必修课。有量之后,小鹏又要向着高端市场攀援了。

在本次的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透露了接下来几款车的进度,这些车相比当前的主销车型,盯上的都是价位相对更高的市场。

何小鹏透露,全新车型小鹏 G7 将于 6 月亮相,有信心成为 25 万级 SUV 市场竞争力突出的新产品;同时,小鹏历史上最重要的车型小鹏 P7,也将在三季度上市全新改款车型;而四季度,小鹏的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进入量产,从而实现 " 一车双能 "。

尤其是新款小鹏 P7,何小鹏此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历经上千版设计方案,我们把它从梦想带到现实,全新的小鹏 P7 可能是我们有史以来情感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

而眼下,小鹏 MONA M03 MAX 将在 5 月 28 日上市。基于当前销量的稳定表现以及新车型的乐观预期,小鹏预计二季度交付量为 10.2 万 -10.8 万辆,同比上升 237.7% 至 257.5%。

除了汽车之外,小鹏在机器人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规划。

何小鹏表示,下一步,图灵芯片将会部署在我们的第五代机器人上,大幅提高机器人的端侧算力。而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形式之一,将成为小鹏汽车的第三成长曲线。目标在 2026 年内能够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总结过去的成绩,何小鹏表示," 我认为,核心还是在组织、产品、营销,以及技术、经营的体系化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汽车行业依旧风云变幻,从山顶到山脚,也可能就几个月的时间,未来依旧考验着这些方面的能力。也只有体系化的综合能力继续提升,小鹏才能保持住当前的势头,顺利实现盈利,并挺进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