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国企偏爱应届生?一篇文章说透职场潜规则
最近很多粉丝问我:为啥央企国企招聘公告里,"仅限应届生"的要求越来越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职场生存法则。
核心原因就一句话:为了少收"人情条子"!
划重点:好国企的优质岗位,90%以上都是通过校招渠道释放的。因为校招有三道天然"紧箍咒":
1. 应届生身份(今年毕业的学生)
2. 学历门槛(985/211打底)
3. 专业限制(必须对口)
这三个条件一卡,99%的关系户直接被挡在门外。就像我之前在央企HR部门工作时,某次校招要招10个人,结果收到300多份简历,其中280份都是内部推荐的。但因为有学历和专业硬指标,最后真正符合条件的只有15个人,领导连打招呼的机会都没有。
反观社招,简直就是"人情修罗场"。前几年我们部门想招个财务主管,刚挂出公告,办公室主任就收到17张条子。最后没办法,只能把岗位要求改成"常驻非洲项目三年以上",瞬间清静了。后来发现,真正优质的岗位根本不敢社招,比如某石化央企的金融风控岗,直接要求"持有CFA FRM双证,5年以上跨国企业经验",这种条件根本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
给职场新人的建议:
① 珍惜应届生身份,这是你进入体制内的黄金门票
② 校招时重点关注"管培生""储备干部"等培养计划
③ 社招岗位要警惕"不限专业""无需经验"的陷阱,很可能是偏远地区的一线岗位
④ 遇到特别优质的社招岗位,先查清楚是不是内部职工子女定向招聘
最后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某省属国企搞社招,明面上招市场营销岗,结果录取名单里8个人都是子弟。后来才知道,他们把面试题改成了"如何维护客户关系",子弟们提前拿到了标准答案。这就是为什么好国企越来越倾向于校招的原因——至少考试成绩是没法提前打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