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贵州“村T”“村秀”绽放中国国际时装周

3 月 20 日至 28 日,2025 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在北京举办,在这场传统与未来交织的时尚盛宴上,贵州黔东南 " 村 T"、盘州 " 乌蒙村秀 " 惊艳绽放,以传统文化魅力碰撞全球视野。

△彝族阿妈和孩子们展示 " 乌蒙村秀 "。

身着苗族服饰、卷着裤腿、脚踩草鞋、肩扛老木犁,站在木犁上的 5 岁小外孙女淡定地看着四周,木犁一头挂着的斗笠随着步伐悠悠晃着 ……3 月 22 日,在时装周舞台上,哼着苗歌自信出场的顾彪爷孙俩惊艳全场。

△顾彪爷孙俩自信上台走秀。

" 好有画面感啊!一下子仿佛看到了夕阳下的田野、村庄、劳作的村民,屋顶上唤归的袅袅炊烟 ……"

" 肩上的是传承,也是希望!"

爷爷用木犁扛着外孙女走秀的画面在无数网友心中定格,引发强烈共鸣,激荡起澎湃情感。

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凯棠镇种了一辈子地的顾彪在古稀之年当了一回 " 网红 ",身边人调侃他 " 从贵州犁田犁到了北京 "。

回忆起上台走秀的情景,顾彪直言:" 一点都不紧张,就像走在家乡田间的小路上,更多的是自豪。"

同样的舞台,5 天后的 3 月 27 日,来自六盘水市盘州市坪地乡小树林村的彝族阿妈们也在彝族服饰走秀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 没想到还能到北京走秀,原来我们的传统服装还能这么漂亮,这么时尚。" 彝族阿妈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国际舞台出圈出彩的顾彪爷孙和彝族阿妈们背后,是黔东南 " 村 T"、盘州 " 乌蒙村秀 " 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呈现。

"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2021 年 2 月、2025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贵州考察时,都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作出了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2024 年 3 月,六盘水市盘州市彝族时装设计师阿迪阿思和彝族歌手阿莎阿格萌生了打造 " 乌蒙村秀 " 的想法。

" 我们都对民族文化十分喜爱,想把彝族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服装秀、歌舞表演的方式带出大山,让更多人看到。" 阿迪阿思说。

无独有偶,同年 7 月,创立了国潮品牌 " 古阿新 ",有着丰富的国外走秀以及举办时装秀经验的苗族设计师、凯里市湾水镇江口村人杨春林返乡发起了 " 村 T",村民当主角,将民族服饰、非遗技艺、特色文化等搬上舞台,让非遗基因与乡土生活深度融合。

以热爱驱动创新,年轻的他们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融碰撞,焕发出时代光彩。

阿迪阿思将彝族传统服饰巧妙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并运用 3D 打印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让穿着者感受到最佳体验。2025 年元旦," 乌蒙村秀 " 第一场服装展演在小树林村举行,现场被前来看稀奇的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

" 让民族文化走出去,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传统符号,而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维碰撞传统,讲述当代中国故事。" 阿迪阿思表示。

杨春林运用 " 老绣新生 " 的理念,将苗族刺绣、侗族刺绣等非遗技艺,以及苗族飞歌、芦笙舞等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并打破传统非遗传播的刻板印象,让文化传承从博物馆标本变为流动的生命体。截至目前," 村 T" 已举办了 400 多个主题秀场,参与的百姓人数多达 3 万余名,吸引了近 20 个国家的青年前来走秀。

3 月 22 日,45 名 5 岁至 12 岁的 " 村 T" 少年,跨越 1600 公里来到北京,迈着自信的步伐将大山里的时尚带到了国际舞台。

几天后,来自六盘水小树林村的 6 位彝族阿妈、3 位彝族小朋友以及彝族歌手、舞蹈演员共计 41 人,在国际时装周上展示了彝族的婚嫁流程、服饰以及 45 套原创服装。

昔日藏在大山里的文化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被世界看见。" 贵州的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让更多人看到贵州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与美好未来。" 杨春林说,民族特色展现了贵州新风采,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来源 贵州日报 央视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