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联想创投王光熙:2025年,具身进入工厂元年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

" 具身智能在国内火热,不仅是因为赛道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而且和中国的产业生态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我们有充足的低成本能源、高效的科研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高质量的工程师群体。" 在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看来。

联想创投深耕机器智能已超 10 年,投资超 50 家相关企业,见证了从机器人核心部件、机械臂到人形机器人;从新能源车及产业链,到自动驾驶、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将迎来与智慧出行融合发展的新 10 年。

近日在《2025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王光熙发表了《具身进化,驶向未来》主题演讲,探讨了具身智能的技术演进路径、商业化落地逻辑。

核心观点:

1、端到端算法模型的成熟、感知部件成本大幅下降、国产算力平台不断提升,推动了智驾从 " 奢侈品 " 逐渐成为 " 标配的安全品 "。 

2、自动驾驶积累的 BEV 感知架构、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决策算法,与车载同构的端侧芯片、激光雷达,以及智驾积累的海量数据,都是可以被具身领域参考甚至复用的宝贵资源。

3、数据、算法、算力和低成本硬件四个核心技术要素在持续进步和突破。数据上,从单一的数据采集走向真实数据、仿真数据、视频数据等多种类的融合运用。算法上,从模仿学习、强化学习、sim2real 等各种方法的结合逐步向具身大模型预训练演进。算力上,联想在 AI   PC、AI Phone 这些端侧算力新架构上的探索,未来也会向具身进一步延伸。硬件上,不仅有部件和材料的进化,也会引入触觉等新的传感模态,整机未来也会是多形态、多场景长期共存的格局。

4、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导航、移动、操作这三大重要功能,才能支撑具身在各个场景的应用落地。

5、导航上,要摆脱遥控操作,实现空间感知和自主规划。

6、操作上,是三大功能里难度最大的。比如要打造有复杂操作能力的具身大模型,对高质量数据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要在物理上实现精细操作,则需要在小尺寸硬件上的高强度复杂关节,以及操作终端上实现力反馈、触觉、视觉等多模态感知的融合。操作与具身 AI 的关系最为密切,突破难度最大,但也最有价值。

7、从下一阶段开始,智能体将逐步采用端到端的大模型驱动,进入限定场景下的各个 To B 行业。

8、今年可能会是具身进入工厂的元年,在复杂的汽车工业场景实现突破。

9、在未来更多元化的 C 端场景里,具身产品需要进一步提升复杂任务拆解和操作泛化的能力。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