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从“社区管”到“大家管”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日,湖北省襄阳东津新区六两河街道浩然社区向华艺鼓韵团授予队旗,标志着这支平均年龄58岁的文艺团队正式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团长陈尚兰表示:“参与社区事务让我们找到了新的价值支点。”该团队的转型,正是东津新区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2021年成立的浩然社区,面临外来人口多、诉求多元的治理难题。社区党委创新推出“党建引领 公益服务”模式,以华艺艺术团为试点,将群团组织纳入治理体系。退休教师李阿姨参与社区政策宣讲后深有感触:“党组织搭台,我们就能把余热变成光。”目前,这类组织已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活动60场,解决群众诉求96件,形成“党委吹哨、群团响应”的良性循环。
品牌驱动:让共治“看得见摸得着”
通过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社区将治理主体从“单一管理”转向“多元参与”。“浩然义警”队伍整合党员、商户、志愿者等力量,累计排查整改飞线充电、占道经营等安全隐患56处;“惠民演出”项目吸引5000余人次参与,推动“陌邻”变“睦邻”。同时,社区创新“微治理”模式,划分5个网格、12个微网格,配备专职楼栋长。去年春节期间,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一起火灾隐患,验证了“小事快办、难事共办”的实效。
文化聚力:朋友圈越扩越大
以文化活动为切入点,社区已与13家商户、80名专业人才签订共建协议,形成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治理网络。社区党委书记朱琪琪介绍,今年将依托老年大学平台扩大文体社团规模,通过需求对接机制深化共建合作,推动参与者从“围观者”向“同行者”转变,最终成为“治理盟友”。
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协同,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襄阳东津新区正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当每个社会细胞都成为治理主体,基层治理的“独角戏”正转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刘安东、杨津、谢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