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低空火攻东京,大胆撤去自卫武器,日本人死伤超12万,史称李梅烧烤
以下文章来源于战史堂 ,作者战史堂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
在二战的空中行动中,李梅主导的火攻东京无疑是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例之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地采用燃烧弹攻击,重创了东京,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今天的故事就带大家回顾 1945 年 3 月 9~10 号那个夜晚的火攻行动。
随着美军夺下马里亚纳群岛后,日本大部进入了 B-29 轰炸机的攻击范围内。根据欧洲轰炸德国的经验,最初也是采用高空精确轰炸的方式,轰炸日本本土的目标,然而却事倍功半。
日本的情况跟德国国情大不一样,第一是日本工业没有德国发达,大多采用小作坊加工的方式,将零部件送到主机厂总装。星罗棋布的小作坊很难被消灭。第二是在日本上空有一股强劲的气流,炸弹很容易收到气流的影响。

马里亚纳群岛的 B-29 轰炸范围图,日本大部都在其打击范围内。
美军在进行了好几次失败的轰炸行动后,开始反思总结。1945 年 1 月,柯蒂斯 · 李梅少将被任命为第 21 轰炸机司令部司令,他早就提出了夜间火攻的想法。
其实使用燃烧弹攻击不是什么新奇的战术,英军在夜间轰炸德国时,早就使用过了,而且美军在 1943 年就开始评估燃烧弹轰炸日本城市是否可行,并进行了小规模实战检验。
因此火攻东京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全靠李梅少将,他是完成临门一脚那个人。不过李梅少将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那就是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和弹药,只留下尾炮塔,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
同时出击的 B-29 将在 1500~1800 米的低空投弹,而且空袭时各轰炸机将不再编队,由前面的引导机先投弹指示方位和目标,后面的飞机据此依次投弹。
这样的好处是飞行员无需为保持编队盘旋等待和调整发动机,可以减少油耗。在这些组合拳下,执行火攻任务的 B-29 载弹量是正常情况的两倍。

超低空掠海飞行的 B-29,李梅少将决定在 1500~1800 米的低空进行轰炸。
然而习惯了高空轰炸的机组成员都认为李梅少将疯了,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李梅少将之所以敢这么制定计划,是因为他发现日军夜间防空实力很弱,战斗机和防空炮、探照灯的配合不好,因此更本不足为惧。
1945 年 3 月初,大量用于火攻的 M69 燃烧弹被送到马里亚纳群岛储存,该型燃烧弹内装凝固汽油,粘稠剂以苯和聚苯乙烯为主要成分。子弹药的重量只有 2.3 公斤,38 个子弹药以集束炸弹的形式组装成捆,在 900 米高度分散抛撒。
为了支援 4 月 1 号的登陆冲绳行动,美军决定在 3 月 9 号 ~22 号对本州岛展开一系列高强度轰炸,首次火攻行动定于 3 月 9 号夜间。
这天目标是东京东北部的下町一片长约 6.4 公里,宽约 4.8 公里的区域,这里人口密集,有大量军事小作坊,而且房屋都是用木头和竹子建造,非常适合火攻。因此 B-29 机组成员接到的命令是,摧毁大量小作坊,有意制造大规模平民伤亡。

美军绘制的轰炸地图,黑色部分即为被烧毁的区域。
负责此次轰炸行动的是第 73、313 和 314 轰炸机联队,分别派出 169、121 和 56 架 B-29 参战。前两个联队每架飞机装载 6.4 吨炸弹,第 314 轰炸机联队由于飞行距离较远,装载 4.5 吨炸弹,联队长托马斯 · 鲍尔准将亲自指挥整场行动。
万事准备就绪,3 月 9 号下午 5 点 35 分,B-29 轰炸机开始从各个机场起飞,全部飞机花了将近 3 个小时才起飞完毕。
首先进入东京上空的是 4 架引导机,他们于午夜前夕抵达目标上空,不过没有携带炸弹,而是在 7600 米高空盘旋引导后续的飞机进入。
3 月 10 号凌晨 0 点 08 分,第 73、313 轰炸机联队负责指示目标的 B-29 入场,指示方式是两批飞机同时飞向同一个目标区,但是航线交叉呈直角,投弹引发的大火在空中看就是一个 " × ",后续轰炸机看到 " × " 就知道该往哪里投弹了。

装载完毕的 M69 燃烧弹,每架飞机装载 4.5~6.4 吨。

大量 B-29 低空投下了燃烧弹,引发的大火将东京夷为平地。
反观日军方面,他们在 3 月 9 号午夜发现了少量的 B-29,但误以为是侦察机,还按照之前的经验认为美军会进行高空轰炸,因此雷达都在搜索高空的美机。
结果没想到这次 B-29 从低空杀来,直到低空的 B-29 投弹后,日军才于 3 月 10 号 0 点 15 分发出空袭警报,各飞行战队、高射炮和探照灯才投入战斗。
跟李梅少将预想的一样,低空飞行的 B-29 飞行员可以轻松地找到目标。由于不要求精准打击,所以几乎不需要怎么瞄准,投完炸弹就可以欣赏大火。
一架接一架的 B-29 投下了燃烧弹,火灾产生了大量的浓烟,导致东京上空的能见度下降,少数轰炸机未能命中目标区。
由于火势猛烈,大火焚烧的气味蹿进了飞机里,后面赶到的机组成员不得不戴上氧气面罩。大火还导致了火焰风暴,这是由于热浪与冷空气产生了强劲的对流风,导致最后一波 B-29 遭遇了强烈的颠簸。

在火攻东京中,地面燃起了熊熊烈火,形成的火焰风暴甚至让后面的 B-29 饱受颠簸之苦。
整场轰炸行动持续了两小时 40 分钟,跟李梅少将预想的一样,日军的防空效率十分薄弱,虽然日军防空炮猛烈射击,但是要么打高了,要么打低了,完美描边,美军只损失了 12 架 B-29,另有 42 架受伤,96 人阵亡或失踪。
日军战斗机部队则完全没有战果,美军机组成员报告发现了 76 架次的日机,但遭到攻击只有 40 次,几乎没有构成威胁。
完成轰炸的 B-29 陆续返航,从 3 月 10 号早上 6 点 10 分第一架飞机落地,到 11 点 27 分最后一架飞机返航,此次火攻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空袭几乎把东京夷为平地,日本政府找到了 79466 具尸体,再加上失踪的,估计有 8.3 万 ~9.7 万人死亡,伤亡总数达 12.4 万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火攻东京行动中的 B-29 绘画,地面燃起了冲天大火,还遭到了日军战斗机的拦截,但拦截效果很差。
根据机组成员的报告和侦察机的拍照,美军高层认为此次行动大获成功,极大地摧毁了日本的战争能力。虽然后来有人对此提出人道主义的批评,但李梅的回怼很霸气:" 难道要牺牲无数美国士兵的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