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停火协议刚生效24小时,泽连斯基就袭击俄罗斯,美国脸被打肿了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在美国的斡旋下签订了停火协议。至于签订的结果,我只能说签了个寂寞。

协议生效不到24小时,乌克兰军方就迫不及待地动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高加索”输油泵站和燃料库,造成设施严重损毁。紧接着又使用美制“海马斯”火箭弹,打击库尔斯克州苏贾天然气计量站,导致俄罗斯对欧输气关键枢纽瘫痪。两次袭击均精准针对能源基础设施,而双方停火协议的核心,就是不互相攻击能源设施。

尽管乌军总参谋部在袭击后宣称“行动仅针对军事目标”,但俄方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被打击的天然气计量站周边并无军事部署,乌克兰的谎言不攻自破。

我还能说啥呢?反正俄罗斯直接进行了报复。泽连斯基践踏停火协议核心的行为,直接导致停火协议签了和没签一模一样。

乌克兰破坏停火并非偶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战略意图。一方面,试图以军事升级倒逼西方军援,另一方面,乌克兰利用停火窗口重组战力。

先说倒逼西方支援,在协议签订后迅速发动袭击的同时,挪威宣布将援乌资金增至80亿美元,欧洲多国也加大无人机和炮弹供应。乌克兰通过制造“俄方威胁持续存在”的舆论,维系西方援助的“紧迫性”。

然后是军事力量重组,根据俄情报部门披露,乌方在停火期间加速接收美制M142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并利用星链通信网络优化无人机打击精度。3月24日美俄第三轮谈判期间,乌军更越境袭击别尔哥罗德地区,摧毁俄军4架前线直升机。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彻底暴露乌方将停火期视为战术休整而非和平起点的真面目。

可以说,乌克兰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停火的打算,同意美国的斡旋也就是说着玩的。就在袭击发生当天,泽连斯基会见挪威首相时,高调宣称“乌克兰必须加入北约”,还公开表示“不接受任何领土让步”。这种公然触碰俄罗斯“绝对红线”的行为,让协议框架内本就脆弱的互信瞬间荡然无存。

乌克兰的背信弃义,不仅让自身信誉扫地,也给国际斡旋带来严重挫折。特朗普政府曾将停火协议视为外交突破,可乌方的背约行为,导致俄方公开质疑美国对盟友的约束力。尽管俄军随后对敖德萨等地发动报复性空袭,但仍表态“维持30天停火承诺以回应特朗普诚意”,这一对比,凸显出美国与乌克兰立场的割裂,美国的调停权威也因此受挫。

事实上就连欧洲也因为乌克兰的擅自行动受到了影响。苏贾天然气设施被毁,使俄欧能源合作彻底中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重启管道的努力化为泡影。欧盟被迫启动紧急能源储备,电价单周飙升23%。最近乌克兰官方表示,1500亿欧元军队整备计划,目前受挫,由于欧洲缺少资金,需要民间融资借钱,至于多久能周转开,不知道。这件事情很明显是欧洲对泽连斯基的报复。

俄罗斯挨打,欧盟挨饿,美国威严受损,泽连斯基这一波直接打了三方,实在是太厉害了。

此次停火协议的破裂,核心在于乌克兰当局对国际承诺的轻视与战术投机。从协议生效后24小时内的连续袭击,到泽连斯基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表态,乌方的种种行为彻底关闭了外交解决冲突的窗口。俄方虽实施报复,但仍维持部分停火承诺,这与基辅政权在战略选择上的极端化倾向形成鲜明反差。若国际社会无法有效约束乌克兰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与扩大化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