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冷又有趣——二维码的自愈能力: 被挡 1/4 还能扫

二维码的自愈能力:被挡1/4还能扫扫二维码时就算被挡住1/4也能正常识别,难道它有“自愈能力”?其实这全靠编码时预留的“冗余备份”,比我们想象的更智能。二维码的“抗损伤能力”源于其独特的编码逻辑。我们看到的二维码由黑色模块、白色背景和三个定位角组成,其中不仅包含了核心的文字、链接等信息,还额外嵌入了大量“冗余数据”——就像给重要文件做了多份副本。根据容错等级的不同,二维码的冗余度分为L(7%)、M(15%)、Q(25%)、H(30%)四个等级,日常使用的二维码多为M或Q级,意味着即使25%以内的区域被遮挡、污损或磨损,扫描仪仍能通过算法对冗余数据进行分析和还原,补全缺失的核心信息。这种设计最初是为了应对实际使用中的意外情况,比如印刷模糊、二维码被贴纸覆盖一部分、扫描时角度偏移等。比如我们常见的付款码,即使边角被折皱,只要核心区域和定位角完好,依然能正常识别,这都是“冗余备份”在发挥作用,让二维码成为兼顾便捷与可靠的信息载体。你遇到过二维码被严重污损但依然扫描成功的情况吗?当时还以为是“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