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喊你减肥啦,六大机遇向体育行业招手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内容摘录。
16个部门联合制定政策
张闻:今年“两会”令“国家喊你减肥啦”成为一时流行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笑言劝慰采访记者“要减肥”的片段更加网络走红。“体重管理年”早在2024年6月就已经由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启动。新健康政策的推进,为体育产业带来哪些利好?“减重”这一明确目标的又将主要激活哪些体育产业环节?
冉峰可不可以先梳理一下,单从政策的文本内容来看,“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覆盖到哪些跟体育相关的内容?
罗冉峰:这项政策文件全称《“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由包括卫健委、体育总局在内的16个部门联合制定。方案全文14次出现“体育”这个字眼,除了一些单位落款之外,实际上是10次提到体育相关的内容。
方案的基本精神,是详细说明关于体重控制的各项任务,由哪些相关领域的单位分工负责。其中由体育总局负责的内容,首先涉及到宣传,也就是普及通过体育运动控制体重的观念和知识。然后涉及到人才组织,体育领域里可能一些运动医学专家会参与到体重管理方案的研究。第三是体重管理的环境氛围构造。涉及到体育的部分包括校园体育,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建议;也包括家庭体育,也就是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做运动;还包括体育健康消费,像运动器材生产、体育培训乃至数字科技等领域也参与其中。这样看起来其实体育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加入到体重管理的项目里面。
图源:Osports全体育
李宏亮:我先分享一个小故事。以前我在武汉管理另一家体育公司,涉及到场馆项目。三年特殊时期之后,我发现有一个场馆活得特别好。它是一个开办了所谓“减肥营”的健身房。坦白说,当时我从传统体育的眼光来看,觉得这个项目不过如此。但事实上减肥就是刚需,所以减肥营越做越好,后来更反过来把整个健身房收购了。这个故事说明,刚需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大概念”。
至于体育行业参与响应体重管理年政策精神,我认为有六个方面可实施针对性动作。第一是 宣传层面。开玩笑说,唐朝以胖为美,那当时的人的体重管理不是减肥,而是增重。现在“两会”对减肥的舆论引导已经很明确,接下来应该要有媒体宣传的大力跟进。第二是 场地层面。3平方米的人均场地面积确实是相比以前在进步,但是不少城市里生活的人往往有个体会,人流越密集的地方越没有场地,例如在北京,经常要到四环、五环外找场地。社区型运动训练场地的供给尤其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第三是 培训层面,包括青少年培训和成人培训。以羽毛球为例,好像人人都能打起来,但实际上要打球的人往往经过培训才成为稳定的羽毛球消费者。所以通过培训去扩大运动群体非常重要。第四是 赛事层面,赛事是训练的动力,光训练没比赛、没有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可能渐渐地也会没动力坚持训练了,运动群体也会流失。
第五是 学校层面。校园体育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包括中考、高考等增加体育分。但是涉及到“减重”这个话题,可能学校日常体育教学中也要把体脂率之类的指标考虑进去。对于监督青少年体重来说,学校是很好的场所。第六是 社群层面。可以去推动居民区、社区的体育运动社群,让邻里之间互相发挥监督促进作用。这对社会上形成更好的体重管理氛围应该会很有帮助。
从青少年做起
张闻:李总刚才提到校园对体重管理的作用。我们也知道,青少年肥胖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您现在的工作也聚焦于青少年体育。您觉得通过青少年体育发展来应对青少年肥胖问题,是否存在痛点?有哪些实践经验可以分享?我自己联想到的一个难题就是越肥胖的孩子,好像既会心态上越难动起来,也会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合适的项目。
李宏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按照我国标准,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 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尽管我们国家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比西方国家略低,但是青少年儿童肥胖率逼近西方国家比例。换句话说,国人肥胖症的问题在未来可能会逐渐严重。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还是回到“管住嘴”和“迈开腿”这两点。“管住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传递科学营养追求的氛围,尤其对家长形成教育引导。这有赖更多运动营养专家、青少年营养专家的参与。
“迈开腿”方面,我所观察到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是跳绳。在北京比较明显,小学年龄段上跳绳是第一运动。它有很好的体重控制作用。像我这边做青少年羽毛球赛事,发现打羽毛球的孩子体型保持得很好,后来了解到原因在于培训机构会让他们练跳绳,。跳绳是羽毛球的基本体能训练,不但要能跳,还要双摇。这些打羽毛球的孩子,在各自的班级里基本上也是跳绳最厉害的。通过跳绳他们形成比较挺拔的身姿,男孩女孩都没有太多赘肉。我们举办的星耀未来青少年羽毛球公开赛,一年一万多名孩子参赛,基本没见过小胖墩儿。
图源:Osports全体育
第二个是时间问题。青少年方面现在有政策去保证孩子们的活动时间,但成年人方面大家都比较努力工作,怎样增加他们有效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其实是一个体育产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比起纯粹体验运动的娱乐感,减重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这对开发减重相关的商业模式而言,也有一些挑战。
第三个是费用问题。如果以实现减重为目标,体育锻炼场地成本、教练成本以及其他有形无形成本加起来算的话,可能不会太低。例如跑步成本相对低一点,但健身就比较可观了。所以运动成本的下调也是行业非常关注的内容,它涉及到怎样影响更多人参与运动。
张闻:您说到成本我也深有同感。所谓成本不是参与一项运动要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达到某个效果时“花了”多少钱的问题。李总提到场地成本、教练成本,场地说不定可以灵活应对,教练成本可能真没法节省。因为在没有教练指导下自行锻炼,运动伤害的风险其实比较大。运动跟节食、用药等其他减肥方式一样,执行不当的话可能同样会导致不健康的状态,这就违背了我们提倡减重的初衷。
希望这次随着“国家喊你来减肥”出圈,大家能通过正视肥胖问题来同步梳理一些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包括模式上也包括观念上。三年之后,我们的成绩单也许不需要说一定体重减轻十斤或者到某个特定数字,而是看到自己的体脂率降低、精神状态饱满了一些、生活质量改善了一些,就已经是很不错效果。感谢两位参与本期节目讨论,我们下期再会。
注:本文封面图来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