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抗欧盟35%关税, MG4血洗7万级纯电市场
欧盟收取35%的关税,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汽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对于MG来说有点伤,毕竟“出口”是其巨大的销量来源之一,不过对于技术储备充分、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国企业来说,欧盟市场的阶段性压力,不是个事儿。
10万以内的纯电市场,消费者非常喜欢,抓住这个市场就是抓住机会。
MG4的预售价格充分抓住了这个消费市场,入门车型7.38万、顶配车型10.58万,提供半固态版本可选,虽然没上市,但不重要。
因为它的价格精准戳中了用户的痛点!而且这个价格还只是预售价,大胆一点推测,如果上市价格能下调5000块,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惊喜。
要知道,MG4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接近4米4的尺寸、SUV的设计理念,就这两点已经足以吸引消费者了,7万多的纯电车,尺寸基本上都是在4米1左右。
比如说最近非常火的吉利星愿,和之前比较火的海鸥、海豚,尺寸上都没到这个级别。
国内消费者买车就喜欢大,大就意味着安全,意味着能装,意味着坐着更舒服,首先就是让自己舒服,其次价格要合适。
这两点,MG4算是匹配上了。
而且,从基本产品力来看,MG4也算是对得起这个价格了,比如说预售价8.18万的价格,120kW的电机,算得上绝对亮点。
120kW电机匹配上7万、8万的价格绝对是亮点,要知道很多这个价位的电车,电机功率都不超100kW。
42.8kWh的电池包容量,讲真的中规中矩,按照实际百公里12kWh、13kWh的电耗来计算,实际续航在350km左右。
同价位的很多电车,基本上也都是这个表现,这个不算卖点,但不至于拖后腿。
其实我更看重的是这个8.18万的版本,算得上同价位、同级别中的“完全体”,一个是尺寸、动力、续航都够看。
另一个是,科技感表现不错,比最低配的7.38万价格,预算增加8000元的情况下,多了8155芯片、哨兵、行车记录仪、铝合金轮毂、真皮方向盘、电动座椅。
够用,而且相当够用。
这个预算消费者要的不是多么华丽的配置、多么炸裂的科技感,而是拳拳到肉的实际用车体验感,放在参数单上来看,星愿也没有太强,但它的销量已经领跑行业。
为什么?
就是因为产品给到位了,MG4的产品力就是“一次性到位”
给你4米4的尺寸,虽然定价只要7万多,但同级别比他尺寸大的没几个,实际体验MG4的后排、后备箱空间,就知道什么叫“更少的预算办大事”。
还给你120kW电机+42.8kWh电池包,它的对手是A0级电车,三电系统却是A级电车表现。
至于科技感,8155芯片、手机APP、智能网联、哨兵,这些基本科技感也算是一样不落的给到,也算是做到了预算内的最强。
很多人认为价格可以再便宜点,根本不可能。
造车是有成本的,就算现在电池包的成本下降了,42.8kWh电池包的成本也得3万多,加上电机、屏幕、轮胎、玻璃、座椅、大灯等等零部件,成本直接飙升到6万多。
总不能让车企真亏着钱卖车吧,MG4都把价格定到A0区间了,还说它贵真的有点过分了,只能说明不是意向群体。
MG4的定价就是最大卖点,之所以其定出了一个史诗级低价,就是为了疯抢国内10万以内的纯电市场,欧盟的35%关税的确很伤人,但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会因此而低头。
总有一天,欧盟会知道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力量,是他们抵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