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传感器产业规模达260亿元
下一步,湖北将锚定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出台MEMS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据报道,目前湖北省传感器产业规模达260亿元,其中武汉超200亿元,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芯片制造的关键流程。
下一步,湖北将锚定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出台MEMS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MEMS技术作为半导体和芯片领域的重要分支,将推动实施科创引领、延链升级、能级提升、场景赋能、生态协同五大行动,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MEMS技术创新策源地和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高地,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
9月13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同步成立光谷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并组建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共同促进该区域近百亿元规模的传感器产业加速发展。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由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牵头组建并担任盟主,成员单位包括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湖北江城实验室、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光谷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
联盟将聚焦于传感器创新设计、特色工艺、先进封测及系统级应用解决方案,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产业链协同。
这是今年7月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后,双方共同推动落地的首个细分领域技术产业化合作项目。双方将按照“一个联盟聚力、一个规划引领、一个大会赋能、一个研究院驱动、一个产业园集聚”的战略布局,开展有组织的技术产业化,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光谷传感器产业集群崛起。
尤政表示,传感器是光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领域,被誉为“万物互联之眼”,是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硬件设施的性能关键,也是当下制约我国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主要障碍。“不要看传感器小,每投入1分钱,将会带动产出10块乃至100块的产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他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将与联盟成员一道,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平台共建上深度合作,助力光谷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传感器产业高地。
目前,光谷传感器产业规模占全省的近四成、全市近一半,集聚了高德红外、华工科技、四方光电、飞恩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红外、温度、气体、压力等多个传感器细分领域领先全国甚至全球。
光谷传感器产业规模位列全国前十
根据工信部旗下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传感器园区排名,光谷位列全国前十。在光谷,这里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高德红外、华工科技、四方光电、飞恩微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红外、温度、气体、压力等多个传感器细分领域领先全国甚至全球。
其中,华工科技的温度传感器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企业;四方光电的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飞恩微电子的汽车压力传感器全国销量领先。
据最新数据显示,湖北省传感器产业规模已达260亿元,其中武汉超过2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全市传感器产业规模为105亿元,同比增长7%,预计全年可达216亿元。光谷作为武汉传感器产业的核心载体,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