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美握手言和后,3架专机抵达北京,中方主持大局,美方措手不及
2025年5月,据环球网报道,中美达成贸易协议不久,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巴西、哥伦比亚、智利三国总统乘专机参会,引发国际关注。此次会议不仅凸显中拉合作新态势,还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意义非凡,让美国“后院”局势骤变。一直以来,美国将拉美视作“自家后院”,长期干涉其内政,从1823年“门罗主义”到冷战干涉政策,再到特朗普时期单边主义,美国手段层出不穷。
特朗普用关税大棒、强制遣返移民、经济威胁等手段,试图掌控拉美。像对哥伦比亚加征25%关税,冲击其出口产业;在移民政策上的强硬态度,让双方分歧加深。美国还多次对巴拿马运河“下手”,特朗普叫嚷“拿回”控制权,国防部长也渲染“中国威胁”,妄图阻遏中国在拉美影响力,这一系列行径引发拉美国家强烈不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与拉美合作始终遵循平等、互利、共赢原则。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拉丁美洲双边货物贸易额近5190亿美元,是十年前“中拉论坛”成立前的两倍。中拉经贸合作成果丰硕,领域广泛。农产品贸易中,智利车厘子2024年出口额超30.91亿美元,超九成销往中国,智利跃升为中国第二大鲜果进口来源国;秘鲁青提、巴西咖啡等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除农产品,厄瓜多尔玫瑰、哥伦比亚绣球等花卉在中国市场也持续走俏。中国还与智利、秘鲁等多国签署自贸协定,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双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会议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宣布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决定影响深远。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在拉美重要盟友,在贸易、军事方面联系紧密。但近年来,美哥矛盾不断,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移民政策分歧等让哥伦比亚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美国。佩特罗上台后提出“多元化国际合作”,加入“一带一路”,哥伦比亚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获中国支持,拓宽国际贸易渠道,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