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家长:坏了我把孩子鼓膜夹出来了 春雨医生:别瞎琢磨,都没事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尤其是 6 岁以下的儿童,更易受到感染。中耳炎不仅会引起剧烈的耳痛,还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发烧、耳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中耳炎可能会引发鼓膜穿孔,甚至影响孩子的听力发育和语言能力。

本期好医生故事中的这位小朋友患者,更是因中耳炎发烧,在某次家长给孩子滴耳液时,突然发现耳道口被堵住了。甚至还用夹子夹出了一块带血丝的肉样组织物,这让家长惊慌不已,十分担忧是否是鼓膜脱落了!

家长赶紧在春雨医生平台的推荐下,联系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副主任。

听了家长描述过孩子的症状和发现的组织物情况后,刘医生赶紧先安抚了家长的情绪,并通过照片和家长给出的信息初步判断:" 从照片上来看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耳朵里塞的东西和分泌物以及血液混合导致的;第二个是外耳道长出了新生物。"

图源:壹图网

刘医生给了家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你用刀子把它切开,然后拿卫生纸把它粘一下看看,如果能够消失变小,应该就是分泌物和血液的混合物,否则就是新生物。"

针对分泌物的形成,刘医生也给出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中耳炎本身导致的分泌物产生,还有一种是因为鼓膜穿孔感染,导致的脓性分泌物流出。但具体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分泌物,刘医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耳镜检查再进一步评估。

看到了刘医生给出的初步诊断,家长内心有些紧张:" 孩子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如果是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严不严重?"

刘医生耐心解释道:" 会有轻度的影响,但是如果穿孔小,炎症控制后大部分可以自愈。听力会恢复正常,一般问题不大,可以做个耳镜检查,如果不方便的话,那就是抗炎治疗,炎症控制后再做评估。"同时安抚家长道:" 有脓性分泌物也不一定是鼓膜穿孔,合并外耳道炎、鼓膜炎也是会出现脓性分泌物的。"

针对患者的情况,刘医生建议:" 做耳镜的检查可以将外耳道看得很清楚,然后清理干净,看一下有没有新生物或鼓膜穿孔,还可以评估炎症的轻重,如果只是炎症感染,那么做抗炎治疗七到十天就可以痊愈了。"

听到刘医生的解释后,家长又想起来一些细节:" 组织物是昨晚取出来的,到现在已经有点干了,而且有变小。" 收到这个消息后,刘医生更准确地给出了判断:" 那就不管了,继续用药就好了,一周之后炎症完全恢复,去做个耳镜清理一下外耳道。"

而如果家长不想去做耳镜检查,刘医生也建议就延续现在的治疗方案,大概一周可以恢复正常,并提示了注意事项:" 不要掏耳朵,注意耳朵不要进水。清淡饮食,多吃稀饭汤羹粥,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以温开水为主,少量多次地喝,避免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忌烟酒,忌过热过凉的食物。尽量避免感冒劳累受凉。"

同时针对家长担忧的是否为鼓膜脱落,刘医生也给出了专业的回答:" 不考虑鼓膜,鼓膜不会脱落,只可能是分泌物或者是新生物。"

虽然刘医生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但是家长还是对这个组织物感到疑惑和不安,并决定听从刘医生一开始提的建议,去医院做了耳镜检查,并给刘医生发来了检查报告,根据报告来看,刘医生表示:" 鼓膜没有穿孔,继续我之前说的抗炎治疗就好了。"

随后家长发来消息说当地医生判断孩子耳道中的组织物可能是胆脂瘤,并询问刘医生有何看法。

胆脂瘤是一种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疾病,当地医生的这个判断无疑是让家长感到更加焦虑了。好在刘医生仔细看了家长发来的报告后表示不考虑胆脂瘤的可能性,建议让孩子用药一周后再去复查个耳镜,如果组织物消失了,就更能确定不是胆脂瘤了。

像刘医生这样细心、耐心有同理心的医生,在春雨平台上有很多。春雨特基于平台 2024 年真实问诊数据、医生活跃度、服务数量贡献值、回复的及时性、患者满意率及口碑评价、项目合作支持等多维度,综合评选出2024 春雨年度好医生,内含 " 服务之星 "、" 妙手仁医 "、" 特别贡献 " 三个奖项。

我们希望以此榜单的发布,让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可以更安心、更省心、更快捷地找到适合的医生,得到最高效、专业、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