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界面设计范式
随着AI产品逐步走向复杂交互与多模态融合,界面设计范式也在悄然重构。本文将从交互逻辑、信息层级与用户心智三方面,系统拆解AI产品界面的设计演进路径,帮助产品人构建更具适应性与引导力的界面策略。
随着AI能力的快速成熟,出现了很多以模型为核心的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用户能否快速过度,除了模型能力以外,自然语言对话交互这一新颖的交互模式,也是影响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篇文字主要来源与蚂蚁小组的RICH设计范式,和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点真实感悟,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觉得对话式交互比较好:
首先作为一款产品来说,会话交互对于小白来说很友好,基本上可以轻松上手,实时交互。很多产品尤其B端类的,要在产品上线前花大量的时间培训,新人入职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熟悉才能逐步上手。就算后期用起来不好用,也不会轻易替换。2.传统的GUI,对于40+的职场人来说,真的有使用障碍,我们的父辈excel使用起来都很困难,而对话交互,一问一答,实时反馈,就像是微信一样,这个大家肯定都会用了
当然对话式也有弊端,下面我们进入正题,一起来讨论一下。
What?什么是RICH设计范式
RICH是蚂蚁AI设计小组提出来的一个AI界面设计范式,好比WIMP范式之于图形用户界面。
首先我们要思考,传统的设计思路不好吗?为什么要出现一个新的设计思路,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用会话交互完成?
传统设计:基于WIMP(Window,Icon,Menu,PointDevice)界面范式的图形用户界面,最早诞生于1970年代的施乐公司,而后在1980年代相继被苹果Macintosh电脑和微软windows电脑借鉴并发扬光大。基于桌面隐喻的WIMP界面由于其语法极小化,对象可视化和快速语义反馈等优点,持续统治着界面设计领域40年有余。
新设计:AI是一种新的能力,新能力必然就有新的载体去合适的呈现,举个例子,比如我是个不太会做PPT的人,那么在AI没出现之前我会怎么做,首先我要写一个草稿,分出章节,每部分的核心内容,然后分割页面,然后去网上找素材,界面如何呈现,一个任务会让我打开多个软件。而AI出现之后,我只需要明确主题,核心内容,然后定义风格,接下来就丢给它等待输出好了。不论是从流程上还是从时间上都有了良好的提升。
人们追求用户界面的革新,本质上是想要拓宽人机交互的带宽,更大程度解放人的生产力。下面是实现绘图功能的两个界面,对于用户来说你觉得哪种更容易呢?
AI本质上就是大预言模型,对话又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对话代替了点击等操作,自然语言描述给出了功能指引和目的描述,那么RICH,无疑是目前AI产品的最优解。
这几个设计要素真的一针见血,精准的指出了AI产品界面设计对于传统产品界面设计的区别。
Intention意图:对应着用户需求和想要实现的功能,传统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精准的找到功能位置,功能按钮明确告诉系统,我想要实现什么功能,那么新的设计思路下如何实现明确功能指令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呢,尤其是大模型本身可能还带有语义理解错误的情况。
Role角色:这个要素在传统的设计思路中并不太重要,B端产品更为典型,但在新时代下,尤其是社交陪伴、教育娱乐等场景中,角色设计能显著提升用户粘性,例如,Character.AI通过让用户创建个性化角色(如“傲娇猫娘”或“哲学导师”),这种设计利用人类对“类人化存在”的情感依赖,满足深层心理需求。对于工具类产品如代码生成、角色设计的侧重就会弱一点。
Conversation对话:比如用户问“为什么喝牛奶会拉肚子”,AI不用回避“乳糖不耐受”这个核心原因,但可以说:“这是身体里缺了点消化牛奶的东西(叫乳糖酶),不是过敏,下次喝无乳糖牛奶就没事了”——既讲清了原理,又没让用户被“乳糖酶”“乳糖不耐受”这些词卡住。有点像传统报错提示弹窗的设计思路,比如经典的404-代表东西找不到了。
HybridUI混合界面:传统的系统,会通过导航栏分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固定功能。那么新的设计其实讲究沉浸式,不跳脱,功能的使用和结束尽量都保持在一个页面当中,那么就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界面的模块权重,要呈现对话、功能、结果、历史等内容。
WHY?为什么是RICH设计范式?
在人机交互变迁史上,机器和交互方式的迭代总是依托于变革性技术的成熟化应用。变化的是技术和交互方式,但不变的永远是人机交互的本质与人的需求。从不变思变,正是RICH推导出来的关键一步。
人机交互的本质是用户通过执行某种动作或行为输入给机器,机器理解并完成诉求后产出结果给用户,用户评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一个交互单元就完成了闭环。
基于此,唐纳德·诺曼提出了一个人机交互模型,更进一步的拆解和定义了这个交互单元。
在图像界面时代,WIMP范式中的各个要素,主要作用于人机交互的「执行操作」与输出环节的相关节点:
icon图标:通过图形化隐喻,帮助用户完成操作的执行
menu菜单:通过有序的结构组织了各种操作,让用户能更加高效的进行系统性任务
pointing指点设备:通过键盘、鼠标指向式设备,让用户可以更清楚的选中目标操作
windows窗口:通过固定的空间去承载不同的内容,让用户能够阅读、评估不同的多媒体内容
受限于图形界面交互的特点,实际上在过去的交互过程中,前期的大量工作需要用户自己完成。用户需要先行根据自己的意图,结合工具——即电脑与图形界面,再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拆解,才能开始让机器开始执行所明确要求的操作。
可以看到,过去机器只是被动的在帮助用户完成命令的执行,而用户的意图需要经过自身的先行拆解和细化才能最终转译成一次又一次的点击传达给用户。但是当下AI时代,一切都不一样了。机器最大的飞跃在于它越来越像一个“人”了,它能够理解用户模糊的意图,甚至自动制定方案、推动任务执行,最终帮助用户达成他的意图。
在这个新的体验环节中,增加了很多隐形的体验规则,过去只要UI界面组织的相对可用、美观,就能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感受。但AI时代,体验还取决于机器是否听得懂我的意思,是否讲话比较好听等等一系列隐形的体验。因而针对这样一种新的交互特征,关键设计要素需要被重新抽象和定义,确保我们的设计关注点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How?如何应用RICHAI设计范式?
接下来的几期内容,就会为照着四个要素,和下面这张图进行介绍,其实这个图就已经诠释了RICH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