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赛道再迎新人, 大众点评推出品质外卖服务
继京东、淘宝后,如今能点外卖的App又多了一个。
在经过期数月的测试后,日前大众点评方面宣布正式上线外卖服务。据了解,这一服务的入口位于大众点评App首页,主打“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仅限有堂食或线下自取能力的高分优质店铺入驻,并将展示店铺点评评分及评价数量,其中部分上榜店铺还会标注榜单排名。除品类、距离等信息外,消费者还可通过点评评分来进行筛选。
同时,大众点评还推出了18元无门槛、满25-15、满58-25等品质外卖红包等优惠。据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已上线的品质外卖服务仍是一期产品,平台正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未来将推出更成熟的二期产品。
其实站在当下回头看去不难发现,大众点评的这一变化在今年4月似乎便已埋下伏笔。彼时美团CEO王兴在内部信中宣布,点评事业部正式并入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而这也就意味着,大众点评与美团到家业务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至于美团为何要让大众点评也参与到外卖领域的竞争,或许就要从“品质外卖”这四个字讲起。如今从低价外卖到校园外卖,随补贴大战逐步告一段落,美团、京东、阿里等大厂的较量也开始转移到更为细分的赛道。
品质外卖就正是这样的细分赛道之一。在美团之外,饿了么已于6月宣布全面升级“优店腾跃计划”,再投入逾10亿元加码抢滩品质外卖商家,京东更是在此前就选择了品质外卖作为主攻赛道。
毕竟抛开为所有消费者都在意的食安问题,既然有人追求性价比,自然也就有人更追求色香味俱全。更进一步来说,品质外卖还是外卖平台实现用户分层,进而筛选优质客群的契机。毕竟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品质外卖”自然也就意味着客单价会相对更高。
而大众点评在做品质外卖这件事上本就更有优势,其长期沉淀的线下餐厅优质供给和用户评价体系,为品质外卖将就提供了更多维度的筛选能力和信任背书。
据了解,仅2024年大众点评便收录2.68亿条评价,其中美食类评价占比达78%。在大众点评方面发布的《2024评价透明度报告》中显示,该平台设有数百种风控模型组成的机审环节,可快速识别黑产账号、刷评行为或恶意差评等违规评价。
通过此番布局,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或将在共享本地生活服务资源的同时,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形成差异化,即美团外卖负责守住大众消费的基本盘,大众点评则抢占品质消费市场,从而形成“全场景+细分领域” 的互补。即便退一步来说,如今对于美团而言,有枣没枣打三竿才知道。
另一方面,尽管家底仍很“丰厚”,但大众点评近年来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大众”。换而言之,在别的平台已经开始拼用户粘性、用户时长的情况下,大众点评已然开始受困于用户规模。
在Questmobile的相关报告中显示,2023年4月大众点评全渠道去重活跃用户规模为1.2亿、较2016年第二季度下跌超50%。国金证券公布的数据则表明,2023年大众点评日活用户数仅为约1890万,而且这还是在同比增长81%的情况下。
既然各大厂都将外卖视为提高用户活跃度的方式,那么大众点评为什么不也来试试呢?尤其是当外卖的高频需求叠加补贴,似乎已经成功为淘宝吸引了更多用户注意力的情况下。
在QuestMobile公布的相关数据中显示,今年4月、也就是阿里参与这一轮外卖大战之前,淘宝App的日均活跃用户数为3.74亿,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仅比拼多多App高出约550万。但到了7月,淘宝App的当月日均活跃用户数就已领先拼多多近5000万,双方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当然,美团此举或许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阿里、京东的攻势已经迫使其不得不集中更多力量来进行反抗。
其实这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毕竟不久前曾有消息源透露,在“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的助力下,8月8日和8月9日淘宝闪购日订单量已实现首次超过美团。而且近日晚点方面还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推算出,虽然此次外卖大战前美团的骑手规模相当于阿里蜂鸟的近8倍,但这个数字或已缩小至2.6倍。
可话又说回来,美团也好、阿里也罢,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谁当“第一”真的会有什么分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