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我虽未见过她,却为她骄傲——一个民勤人眼中的裴爱民

我虽未见过她,却为她骄傲

——一个民勤人眼中的裴爱民

"田鼠"的眼睛看世界。裴爱民总说自己是"田鼠大婶",这个带着土腥味的笔名,来自她二十年前在麦田里的顿悟。某个割麦的晌午,她看见田鼠偷走麦穗却不恼怒,"它们储粮过冬的样子,像极了我们民勤人攒钱供娃读书"。她在散文里这样写道:"田鼠洞口的麦壳闪着金光,那是它们写给大地的诗行。"

这种独特的观察视角,让她的文字带着庄稼人的通透。读她描写播种的段落:"种子落进犁沟的声响,就像老祖母往面缸里撒酵头",这种比喻只有真正跪拜过土地的人才能写出来。当我向南方朋友解释"麻岗地"(盐碱地)时,直接翻出她书里的描述:"白花花的土皮像撒了层粗盐,麦苗得咬着牙才能钻出来。"

锄头与钢笔的双季耕作。在民勤,农时就是铁律。裴爱民的生活被切割成两半:清晨五点浇冬水,晌午打药防蚜虫,傍晚收工后才是她的"文学时辰"。她曾笑称自己的书桌是"三合一的"——饭桌、缝纫机兼写字台,孩子的作业本背面常常被她写满灵感。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这位52岁的老乡用最笨的方法证明:只要根扎得够深,沙漠里也能开出文学的花。现在我的书架上,《田鼠大婶的庄稼日记》和《民勤县志》并排放着——前者续写着后者未能记录的,那些关于土地的温度与心跳。

“田鼠大婶”简介

裴爱民,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威市作家协会会员,劳作之余爱好记录身边的大事小事和人物风景等。2011年,开通“田鼠大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