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版权展区亮相服贸会, 机器人“版版”上岗服务

在今年服贸会的9号馆,一个身着新中式服装的机器人“版版”吸引不少观众上前打卡。她站在馆内的首都版权展区,观众当面问她“什么是版权?”她会立马科普一次版权知识。

9月11日上午,首都版权展区负责人廉永康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首都版权展区围绕“版权智驱·科技赋能·创新未来”主题,共设置了5大展区,全面展示首都版权领域的创新成果和产业生态。

展示内容“很有料”,观众可看可玩可买

今年首都版权展区展示的内容“很有料”。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区以“版权+IP”为核心,设置版权成果展示区、数字文博展示区、文创IP共生空间、舞台活动区、“我为版权发声”打卡区5大展区,突出“文化传统”与“数字创新”两大内涵。

展区文创空间、游戏区域不仅有“何以博乐”等一众大IP,还有在京头部游戏企业提供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可看可玩可买。

廉永康介绍,版权成果展示区是“硬核”知识产区,也是首都版权事业的“骄傲”。这里以图文、视频形式展示行政司法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版权多元解纷“北京模式”、北京市软件正版化检查服务系统、2024年北京版权十件大事、首都打击侵权盗版典型案例。内容绝对专业,有文有图有视频,版权“小白”也能看得懂。

比如,北京市版权领域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机制设立于2022年,展区用“秒懂”的图文展示,介绍著作权案件线索通报会议机制、版权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网络版权“快保护”机制、网络影视专项保护机制、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等五个具体机制如何协同运作,让版权协同行政司法更高效。

北京市版权局打造的版权多元解纷“北京模式”,持续推动软件正版化、助力版权强国建设。展区重点展示了北京入选的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以案例说经验,介绍北京市通过成立专业版权纠纷调解组织、建立诉讼与非诉讼衔接联动的“诉非云联机制”等措施,系统性建构版权纠纷替代解决机制以及已取得的成效等。

展区有版权知识讲座、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

数字文博展示区是文创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区域。这里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精心策划的“何以博乐”专题,汇聚多家博物馆联名开发的系列文创,这些产品巧妙融合馆藏文物元素与现代审美,在现场通过立体化场景进行展示与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会特别引入了创新的数字文博展示体系,通过高清三维建模对首发文物进行沉浸式数字化重现。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赏实体首展文物,还能通过数字交互界面深入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体验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廉永康说,所有这些数字化成果均已通过国家级权威平台“中国文保链”完成了确权与存证,这一举措既保障了数字资源的安全性与合法性,也为文物数字资产的流转与创新应用奠定了信任基石,有效推动了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与版权保护。

记者看到,在数字文博展示区,文物“红釉玉壶春瓶”在首都版权展区首发,系其首次以“文物艺术品+文创产品+文物数字版权”形式展示亮相。

文创IP共生空间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游戏IP为特色辅助、现代科技为体验桥梁的空间。现场设置的“山海经IP”AI合影空间,利用AI技术结合山海经的IP让游客扮演不同的神话人物。该展项通过科技赋能文化IP,以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方式,带来“以人入画、神形合一”的创新体验。

据介绍,9月10日—13日,展区舞台活动区每天都有版权知识讲座、民间文艺表演以及民间技艺宣讲等活动,可以体验掐丝画、大漆、绳结、衍纸创作,还可以聆听开心麻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版权相关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