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的召回再次告诫大家, 要好好拧紧螺栓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再次因安全隐患发起召回行动,引起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信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及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提交了两则召回计划,涉及部分进口及国产车型。

其一为生产日期在2022年10月20日至2025年5月20日期间的进口GLC和EQE汽车,共计302辆,原因为转向联轴器的连接螺栓可能未按正确扭矩紧固,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方向盘与转向齿条之间的机械连接逐渐松动,甚至失去转向能力。

其二为2022年4月11日至2023年3月2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EQB车辆,共计14辆,因高压动力电池汇流排的固定螺栓可能未正确拧紧,存在动力传输中断的潜在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奔驰将分别通过授权经销商为受影响车辆进行免费检查并重新紧固螺栓,或更换高压动力电池,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奔驰在2025年内发起的第15次召回。频繁的召回动作反映出其在质量管控与生产一致性方面仍面临挑战。在今年多次召回中,规模最大的为3月28日发布的S级轿车召回(编号S2025M0048V),涉及54664辆2020年至2022年生产的进口S级汽车。原因为部分车辆制动软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可能产生裂纹,导致制动液泄漏,影响制动性能。从三百余辆到五万余辆,不同批次的召回虽然规模不一,但共同指向了奔驰在制造工艺与零部件质量控制上的系统性问题。

召回频发的同时,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正面临严峻挑战。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单月零售量仅为3.7万辆,同比大幅下滑近25%。而1至8月累计零售量约30.44万辆,整体销售态势呈现明显放缓。这反映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也揭示出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奔驰作为德系豪华车的代表之一,在保持品牌溢价与技术领先性的同时,也须直面质量信誉所带来的消费者信心波动。

汽车召回本身是负责任的企业行为,体现了对用户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是成熟市场中常见的售后保障机制。尤其随着车辆电气架构日益复杂、软件集成度不断提高,潜在风险点的数量也在上升。因此,不能仅以召回次数评判品牌质量水平,而应关注企业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透明公开信息并高效实施补救。奔驰此次主动备案召回,表现出其对中国市场监管政策和消费者安全诉求的响应态度。

然而,频繁召回仍不可避免地会对品牌形象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多样的背景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已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对奔驰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警示,若要在高速迭代的市场中保持市场地位,不仅需继续推进电动化产品线的布局与创新,更应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质量检测、出厂审核等环节进一步加强把控,从源头上降低缺陷发生率。

汽车网评:归根结底,汽车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建立在安全、可靠与信任之上。每一次召回既是一次补救,也应成为一次反思和优化的契机。奔驰唯有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坚守品质底线,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持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