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街道:探索“三力”工作法,以红色物业温暖万家灯火
通讯员 孟媛 荣朝晖
岱庙街道地处主城核心区,面积9.6平方公里,辖21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总人口17.7万人。现有住宅小区208个,其中老旧小区151个,占比72.6%。近年来,因居民高品质的服务需求与不相匹配的物业服务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岱庙街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探索实行“三力”工作法,通过强化街道统筹、社区协同、物业进阶,进一步优化了物业服务,推动了居民自治,凝聚了治理合力,真正把物业打造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用红色物业温暖万家灯火,让社会治理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党建赋能强统筹,“红色源动力”有形有效
深化全域统管,“无人管”变“党建领”。街道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制定《岱庙街道物业管理工作制度》《岱庙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实施方案》,牵头抓好辖区物业工作。全面摸底小区物业管理现状,建立“一区一档”,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分类施策。指导社区依法领办物业企业20家,接管小区80个,市场化物业管理小区66个、单位代管小区28个、居民自治小区17个、社区兜底小区16个以及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小区1个,实现街道物业服务全域覆盖。深化“红物业·泰安心”品牌建设,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东湖社区福湖物业、岱西社区朝阳物业、洼子社区红港物业、丽景社区益家园物业实现了从“草台班子”到有场所、有人员、有服务、有收益的实体化转变,促进了社区领办物业学有标杆、干有样板。
深化专业精管,“中梗阻”变“动力源”。22个社区村均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社区 业委会 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变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合力破解维修资金使用、充电设施增设、车位改造提升等245个治理难题。创新 “未诉先办、接诉即办、诉后善办” 服务管理体系,实现物业管理“三个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个案处理到类案治理、从应急管理到长效建设,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三位一体”的共治格局。
深化考核严管,“散漫乱”变“强优合”。建立“半年考核 季度联查 月督导 周巡查”机制,物业办联合应急办、城管办、消防部门,聚焦“五公开一监督”、服务质量及安全生产等重点,累计开展专项检查200余次,整改问题430项。推行“红黑榜”动态管理机制:对服务质量优良企业列入“红榜”,给予政策激励;对考核不达标企业纳入“黑榜”,实施联合惩戒;连续两次“黑榜”企业,依法启动解聘程序,由业委会或环物会组织业主表决。通过严督实考,以靶向监督“物业小事”,推动解决群众“民生大事”。
社区协同促善治,“红色凝聚力”有力有序
横向夯基,建强“主阵地”。做优做强“红色物业 ”平台,联合区直职能部门、驻社区单位、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等开展物业党建联建,推行“红色物业铸魂、部门报到强体、企业联建锻骨、公益组织补血”系列措施,以“大党建”激活“微治理”。建立社区“物业管理企业库”,链接20家公益组织和优质商家,33家物业企业开展“红色物业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行“近邻化”活动形式,通过物网共融打造坚强阵地。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便民活动286场,改善小区环境131处,打造活动阵地15处。
纵向赋能,选优“话事人”。全面推行社区、物业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区 “两委” 成员担任物业品质监督员,物业负责人担任社区临时委员,物业工作人员兼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变单线作战为双线共管。因地制宜推行楼头会、大槐树议事会、小广场议事会、车棚议事会和“红色物业”议事厅等特色群众议事机制,推动治理阵地、治理方式、治理队伍焕新升级,2024年以来共商共解治理难题1200余件,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5%,确保“琐事不出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径向起势,拓展“新动能”。积极争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专班化推进、项目化实施、清单化落实。围绕房屋修缮、道路修复、雨污管网改造、楼宇监控安装等重点内容,改造面积190余万平方米,涵盖123个老旧小区,惠及2.3万户群众,老旧小区实现了“老破小”到“光亮新”、“老大难”到“幸福园”的华丽蝶变。梳理挖掘小区闲置资源发展“边角经济”,通过建设多功能停车场,增设饮水机、生鲜柜、衣物回收站等措施,盘活零散土地,完善物业资金链条,走出了“以服务促增收、以增收促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物业进阶提品质,“红色服务力”有声有色
健全吹哨报到机制,做到推进长效化。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以违章违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生产等底线问题为重点,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社区接诉即办,街道实时“响应”,协调联动住建、环保、交通运输、安监、物业等执法部门力量沉入基层一线,形成联合执法链工作机制,协力解决难题。坚持“三个聚焦”,即聚焦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存在的重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久拖不决的难点问题,全面推进重点难点问题攻坚,2024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住宅小区物业领域问题581件,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搭建“云端”运行平台,做到服务数智化。用活“泰山一键通”平台,制定线上物业服务项目清单,为居民提供保安、保洁、维修等16项基础物业服务。实施精准化“点单式”服务,通过“居民点单、物业接单、社区验单”的服务模式,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办,把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投诉处理时效提升70%。通过“民生诉求连心码”推行“55301”问题处理模式,即居民扫码进行报修、投诉、建议等,物业5分钟内响应居民诉求,5分钟内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查看处理,30分钟内形成处理意见,1天内给予处理回应,系统通过“接单—处理—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群众办事“零障碍”、为民服务“零距离”。2024年以来线上答疑解难2200余次。
聚焦提升亮晒成效,做到信息透明化。定期张贴“物业服务信息公示栏、红色物业公示牌”,全面公开物业公司管理方向、服务标准、接管方案等,让物业服务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全面推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24小时热线电话及街道、社区服务电话及时接听,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施“社区两委成员 物业经理 物业服务人员”公开接待模式,组织开展“物业服务公开日”等现场办公活动,实现诉求快回应、关口向前移,累计高效处置物业类热线1500余条,业主满意率、物业费收缴率、问题投诉率取得了“两升一降”的明显成效,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管理优势和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