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女儿们的来信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截图

文 | 李睿逸 李楚悦

编辑 | 王潇

女儿和妈妈的关系,像磁铁互斥的两极,离近了互相觉得烦,离远了又想靠近试试。小时候觉得妈妈固执和强势,和外婆一模一样。现在,我也慢慢长成了她们的样子。

母女之间血脉相连,是无法替代的关系,但又常常充满微妙的冲突矛盾。为了理解这种矛盾,我向身边的 " 女儿们 " 发起了书写妈妈的征集。

女儿们在来信中写下迟到的理解与感激,写下由于被母亲托举滋生傲慢,感到深深的歉疚,写下 " 世间有许多真情令人感动流泪,但我们之间的爱一定排第一 "。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刊发女儿们的来信,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01

" 请容许我小小的骄傲,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依靠。"

@马秀婷 大理 20 岁

秀婷和奶奶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我的人生里,认识的最伟大的两位母亲,一位是奶奶,一位是妈妈。

妈妈好像是个神奇的存在,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3 岁那年,爸妈离婚。妈妈只身去深圳闯荡。现在,她在四川、广东、云南、陕西、山东奔波创业。谁能想到,她曾是爸爸口中 " 给钱也不知道怎么坐车离开小镇的人 "。

我在和妈妈的深夜聊天里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最重要的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人,要自己掌握生活,把握人生。正因如此,现在的我很清楚未来的规划,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

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她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另一个 " 母亲 " 角色,是我的精神依靠。

高考查分时,奶奶在我旁边。看到我哭,她眼含泪光地对我说:" 走出去,走出去好啊。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村里了,你一定要去大城市看看,活好自己的人生。"

不会的,奶奶。我会带你一起走出去的。

有一句歌词想送给奶奶和妈妈:" 请容许我小小的骄傲,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依靠。"

02

" 外婆的思想被时代禁锢,早早地就把自己囚禁在自制的棺木。"

@张勤 阜阳 55 岁

张勤拉着快要走的妈妈(受访者供图)

许多年后,我还是忘不了母亲那天冒雨来送我的场景。仅仅是想到要写下这些,我已泪水涟涟。

" 雨就要来了,家里有几个小孩子,你也不能在这,你赶快走吧!我到东场里收粮食去!" 乌云低沉,母亲催我回家。

我把包裹顶在头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抬头看见妈妈从东场往南赶," 妈妈,你不是收粮食吗?怎么这么快又过来?"

" 我把粮食先遮掩,用塑料薄膜盖一下。" 妈妈用头上搭着的掉了颜色的毛巾擦了把脸,然后硬拽过我头顶上的包裹扛在自己肩上,在雨中送了我几里地。分别时,她摆手对我喊:" 到长途汽车站别坐错了车。几个小孩子眼巴巴地等着你呢!"

父亲病故后,55 岁的妈妈独自拉扯两个十多岁的闺女。我们母女三人相依为命,母亲出工纳粮,我们姐妹俩轮流上河打坝。但因为我们母女个子小,被嫌弃占集体工分,受到排挤。

母亲的母亲,和我的母亲一样,经历过苦难。外公被强行抓壮丁时,妈妈还没有出生,后来,外婆独自带着妈妈,脸涂抹锅灰,穿着老年人的旧衣,四处躲藏进村横行的 " 小鬼子 "。

桎梏于陈旧思想的外婆用棉布层层包裹住妈妈稚嫩的小脚,再用大针密密麻麻地缝,妈妈时常回忆着说," 下雪天,双脚放外面,还冒火得痛 ......"

1949 年 10 月,16 岁的妈妈坐上轿子,和年长两岁的父亲拜堂。后来,怀着身孕的妈妈,挑着比人还高的湿泥巴块,熬着苦日子。外婆口里挪,肚里攒,挎着小篮,挪动着 " 三寸金莲 ",摇摇晃晃 40 多里地,接济自己的女儿。

一辈子苦熬的外婆,晚年腿脚肿胀,妈妈寸步不离,在床前侍候。妈妈目睹外婆受尽病痛折磨,灯油耗尽,在小茅草庵子里咽下最后一口气,躺进 20 岁就为自己备好的棺木。

儿时的我时常被外婆打骂,现在的我却自责自己儿时不懂事,常和外婆顶嘴。我没能体会到外婆的苦,外婆的思想被时代禁锢,早早地就把自己囚禁在自制的棺木。

妈妈的晚年一直跟我漂泊在外地。2012 年,我要救重病的妈妈,医生说 80 岁老人肺癌晚期没有多少可能了。我执意要求治疗,妈妈生命延长了十多年。

2023 年 8 月 27 日,90 岁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我痛恨自己没有像 2012 年那样执意救她。

我的妈妈不是完人,但她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倘若我像我的妈妈和外婆一样长寿且清醒,我想要完整记录下我们这三代人的故事。

03

" 我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要和妈妈分开。我哭,妈妈也哭。"

@璐璐(化名) 昆明 20 岁

璐璐拍的妈妈的背影(受访者供图)

如果要我讲起妈妈,我想我会先叹一口气,然后又扬起嘴角。

也许我是不幸的,在幼年时就母亲就和父亲分开,她缺席了我的成长,很久很久。也许我是幸运的,父亲重组家庭,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人爱我。

不懂事的时候我总是怪她为什么不带我走,怪她为什么不来看我。记不清是小学几年级,她突然出现在我的学校,说要带我走,我才知道,奶奶拦着不让妈妈来看我。

老师从阻拦到理解,我知道那是同样作为母亲的她有所共情。自那以后,我在假期和妈妈一起住。那个时候没有高速,没有高铁,我觉得两个地方之间离得好远好远。妈妈带着我在好几个城市的客运站辗转,坐着老旧大巴在盘山公路里穿梭。我晕车严重,每次都吐得昏头昏脑。假期要结束的时候,我又在车站和妈妈分别,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时的经历,太苦了。

童年时每年都要经受两次分别的苦痛:难受地坐车去,短暂幸福地相聚后,眼泪止不住地分别。我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要和妈妈分开。我哭,妈妈也哭。

我八岁左右,妈妈再婚,后来有了妹妹。我见过那个叔叔一次,后来我只记得空荡的公寓里妹妹不停息的哭声,我再没见过那个男人的身影。妈妈再一次离婚后我以为她不会再结婚,但是她还是选择踏入了婚姻。我实在不解,婚姻到底带给了她什么,难道不是一次次的伤害。

高三那年,我得知妈妈生病入院要做手术,妈妈安慰我只是小事,我还是担心。相隔两地,我每天都给她打很多电话,到了周末坐高铁去看妈妈。她也许知道我不解她对婚姻的选择,我说自己不打算结婚时,妈妈劝我再想想,一辈子太长了,就像这次生病,叔叔可以陪着她。那时候,我以为妈妈只是想在意自己的安稳。

后来,我坐在她开着的车上,驶往她的新家,妈妈流着泪说,这些年一直觉得很对不起我。" 那个时候妈妈想来看你一次都好难,离得实在太远了。" 她讲起她的第三次婚姻," 你叔叔的城市离你近一点,我想着这样也能离你近一点。"

我恨妈妈后知后觉的愧疚。亲爱的妈妈,你知道吗?儿时我辗转反侧的夜里太想你为我唱一首儿歌了。我太讨厌学校里的小孩说我没有妈妈了,我太讨厌放学的时候只有我没有妈妈接的那种感觉了。那些酸涩畏缩,那些缺席的爱,让我伤心了太久。

但我居然也恨妈妈为什么要那么爱我,她的幸福,她的婚姻,是她的人生啊,为什么要考虑我。我也庆幸我的妈妈爱我,我的强大和脆弱,都源于她的爱。在我心中,她如此伟大,不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

04

" 因为被托举所以滋生出傲慢 "

@杨文汇 济南 21 岁

文汇的妈妈、大姨和姥姥(受访者供图)

妈妈的人生经历有点像电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里的金明。

我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和我讲她小时候生活的艰辛,当时她念书的动力是考出农村,她也做到了。她总是和我强调学历和富有程度的强相关,强调读书赚钱的重要性。

初中时,我和一个男生暧昧,我妈发现后半夜把我揪起来,她重点不是不要恋爱,而是回到她的闯荡哲学——学习是为了赚钱。

我曾被她这套说辞搞得有些崩溃。但回头看我的成长经历,我妈是唯一无私地支持我去买我喜欢的书、学习我喜欢的东西的人。我嗤之以鼻的人生观念,正是支撑我尝试不同人生的基础。

我以前总想着说服我妈,从未成功。现在,许多对妈妈的不理解慢慢消解,我意识到自己因为被托举而滋生出傲慢,我时常困在这样的傲慢里。

现在流行的 " 独立女性 " 概念,我家的女性长辈并不熟悉。她们只是真挚地关切我的生活," 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 一个人上学注意安全 "。我妈还会叮嘱我 " 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 ",有点哭笑不得,但是我如今不会像以前一样不耐烦了,我会笑着答应说 " 你们放心,不会的 "。

05

" 很多个自我怀疑、失去信心、茫然停滞的时刻,都是妈妈稳稳地托住我,说:没关系。"

@杨依楠 广州 21 岁

十年后,依楠和妈妈在相同的地方,摆着相同的姿势,复刻张张十年前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母亲的爱太广阔了。

电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里女性经历三代托举才能自立。在我的人生里,没有人托举母亲,她却用所有来托举我。

我出生的时候,妈妈买了一台胶卷相机。她说想记录我成长的样子。那时几乎每天都要拍一张照。大多是在床上。胖嘟嘟白嫩嫩脸蛋的婴儿,盖着碎花的裹被,双手双脚张开地笑着,或者被爷爷奶奶抱着,被姐姐逗着。

照片里出现最多的还是妈妈。眼神里是透亮清澈的母爱。照片里,妈妈永远咧着嘴,带着我,在草地上、在阳台边、在卧室,照了一张又一张的相片。又或是妈妈拿着相机,对着我,坐婴儿车、认字、洗澡、爬山,在幼儿园毕业舞会上表演,记录我的成长。

我小时候,妈妈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每次妈妈出门我都哭得声嘶力竭。小小的我靠通电话每天盼着妈妈回来。有一次在院子里摔跤手骨裂了,也没和妈妈说,怕她担心,想着等我的手好得差不多了,妈妈就回来了。

后来,手机有摄像头了。当我知道我能和妈妈隔着屏幕见面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开心。每天放学回家就盼着晚上和妈妈视频。再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下载了一个倒计时软件,在桌面上设置妈妈还有几天回来,看着那些数字从六十三十变成零的过程好漫长。

现在,妈妈陪我的日子越来越多了,可我的时间却不再充裕。不变的是,母亲的爱一直静静流淌,从未离开过。

很多个自我怀疑、失去信心、茫然停滞的时刻,都是妈妈稳稳地托住我,说:没关系。高中住校以来、上大学后的无数通电话,我们还是会聊得忘记时间。妈妈了解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吃的美食、下的暴雨、二十二岁的扶择、人生的想象,她永远在电话那头做最忠实的听众,并适时鼓掌。

放假的时候,总想第一时间回家。因为那是她给我搭建的最安心的地方。

我偶尔会觉得妈妈有些强势。但也明白,她想要尽其所能把我托举到最高点,让我听从她由经验得出的结论。但在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很难认同。大概所有的小孩都这样吧。所以妈妈,我常常为我说过的话后悔。

妈妈总是永远坚定地承诺," 做你想做的事,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后 "。正因如此,我才能在喜欢的领域甘之如饴地学习,成为身心健康的成年人。

有时候,我无法理解一个人愿意承受这么多痛苦将另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并且一如既往地给她这么多爱。我担心你因为做了太久的妈妈,失去了自己。我看见你不再年轻的容颜和白发会突然感到难过。

幸好,宇宙这么大,是你成为我的妈妈,谢谢你。我希望你不要被困在妈妈和家庭的角色里,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天地。

世间有许多真情令人感动流泪,但我们之间的爱一定排第一。

06

" 妈妈的智慧我受益终身 "

@聂黄薇 北京 21 岁

黄薇小时候和妈妈(受访者供图)

我妈是一个特别智慧、善良、强大、宽厚的人。

上小学开始,我妈就一直告诉我人要自尊自爱,要独立强大,女孩子将来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这些话像出厂设置一样,刻在我的 DNA 里。

我妈其实只有初中学历,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我妈的原生家庭真的不咋样。之前和我回忆过,她上初中的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呵护,明明家里条件还行,但是她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我妈当时想继续上学,但是外公外婆觉得妈妈是女孩就没让她继续上学。后来,妈妈早早生下了我,很长时间都是家庭主妇。

我特别能理解我妈,明白她的遗憾与隐痛。我觉得她特别了不起,即使生在内陆闭锁的西南边陲十八线小城市,成长环境并不优渥幸福,不关注互联网上的 " 大女主叙事 ",不参与 " 原生家庭 " 的话题讨论,但她始终教育我自尊自爱自立自强,鼓励我将来要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

妈妈没有沉湎在原生家庭的冷漠里,也没有滋生出愤恨与无止境的抱怨,她很智慧,内心也很强大。有了我之后,她和我爸给我一个幸福圆满的家庭,后面有了我弟,我也从来没在家里感受过重男轻女。

我是一个内在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比较充足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从小就知道我妈一直在我身后,而且她从来没有对我进行过打压式教育,对我很开明很尊重很信任,也很了解我。

妈妈说将来只要正直善良堂堂正正,能养得活自己,我做什么都行。

高中住校一周只回半天家,我不经常和我妈打电话,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一种被母爱包围的踏实感,因为我知道我妈一直在那儿。因为身体原因,过去八九年我做了四五次手术,每次我爸妈都陪在我的身边。

我妈之前老是说我的脾气性格很像她,言语中透露出骄傲之情。我想说我有这样的了不起的老妈我也很骄傲,她的智慧我受益终身。

07

" 她让我知道,柔韧比强硬更有穿透力。"

@关阳 上海 25 岁

关阳小时候和妈妈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我的妈妈是一个很坚韧很勇敢,也很胆小的人。

以前的她可以坚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工作,受到歧视她会勇敢维护权益,即便身形矮小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她的孩子。她有时候又很胆小,总是担心会说错话惹我生气,会担心我自己旅行不安全。她像一棵根系坚韧的大树,看着自己远行的孩子,但永远张开双手为拥抱做准备。

我有时候对她说," 妈妈我想要当艺术家!"" 妈妈我想要去外太空!" 她也还是会笑盈盈地说 " 好呀,爸爸妈妈支持你。"

记得我第一次在外地做手术,手术很小,但学业压力下,晚上视频时我没忍住哭了。妈妈说 " 坚强一点 ",她并没有表露出对我的担心。

后来爸爸悄悄告诉我," 你妈妈担心得睡不着,钱不够就找家里要。" 我知道,她想我有站起来的能力,那一句 " 坚强一点 " 至今让我撑过了很多艰难。

我以前觉得妈妈懦弱。因为在我看来命运对她很不公,她承受了很多她不该承受的苦难,却不动声色,我不想成为一样的人。但她就这样笑嘻嘻傻乎乎地只会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然后穿过了一个又一个苦难,现在看来这种从容与博爱是如此难得。

她从未对生活妥协,而是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美好。

她让我知道,真正的勇敢从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恐惧中依然选择守护,温柔也并非软弱,而是把阴影下的光斑收集起来留着来照亮自己。柔韧比强硬更有穿透力。

08

" 我想现在我终于像你一点了吧,妈妈。"

@王鑫月 哈尔滨 20 岁

鑫月和妈妈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我的妈妈嘛,对我来说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存在吧!我是在父母 " 鸡毛蒜皮 " 的争吵中长大,但我的家充满了爱。

我妈妈 16 岁的时候便离开家,从山东去北京的工厂打工。妈妈每次说起那时候每个月都会为家里寄钱时骄傲的语气,也让我深感自豪。

妈妈总会和我说,她是所有孩子中最让姥姥操心的,最叛逆的那一个,就连和我爸爸结婚都没有经过我姥姥同意。姥姥不同意女儿嫁到遥远的东北,可是妈妈勇敢且固执,孤身一人来到这个没有家人的地方,组成她自己的家。

我喜欢听妈妈的故事,每次听到她的讲述,我真的会佩服她,但也会心疼她,总觉得像妈妈这种勇敢的人,努力生活的人,应该过得更好。即使现在通过爸妈的努力生活也不错,但总觉得妈妈值得更好的。

其实我两边的大家庭氛围都很好,我在许多人的爱中长大。但我有时会害怕这种家庭成为妈妈 " 又爱又恨 " 而无法割舍的负担。

妈妈我害怕看见你变白的头发,看见你深邃的眼眸,我害怕你困于牢笼中,而牢笼是由我们编织的。

我从未与妈妈促膝长谈,因此我无法窥见妈妈真正的想法。但是妈妈,我只是希望你幸福,像从前一样自由。

妈妈总说我一点也不像她,无论是模样还是性格,但我还是想要像她年轻时一样去许多地方,自己努力生活,想要像她一样跟随自己的想法,勇敢又无畏 ..... 所以我跨越 3000 多公里来到陌生的昆明,来到这个与 " 冰城 " 截然相反的 " 春城 ",现在我终于像你一点了吧,妈妈。

09

"18 岁,我告诉阿梅,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我的妈妈,才是一名妻子,或者,现在的你也可以选择不要后面的两个设定。"

@何欣蔚 昆明 21 岁

欣蔚镜头下的阿梅(受访者供图)

阿梅,你最近开不开心?这句话一直是我和阿梅面对面聊天的开场白。

小时候,阿梅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爸爸。从接送上学放学辅导作业,到洗衣洗鞋打扫卫生,童年记忆里,这些都是阿梅完成的。

她很厉害,会换灯泡、会清洁家里的管道、会把家里打扫得非常干净,还会画画、做手抄报,而且还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她对我算得上严厉,学习、弹琴、上补习班,我都没逃过,而参与这些的不只有我,还有她自己。

阿梅剪短发,个子小小的,去掉长发更是像个 " 小手办 "。她骑着小电动车载着我穿梭在城市里,那时我已经比她高了,但是她依然挡在我前,用小小的肩膀为我避雨。阿梅看起来坚不可摧,她很少笑,眉头总是皱巴巴的,家里的一切和我,都需要她无时无刻地操心。

高中以前,我特别害怕阿梅。因为成绩落后又贪玩,我面对她时总是不自在。因为这份畏惧,我收获了 " 乖乖女 " 的称呼,但是我很讨厌这个称呼,真实的我不是这样的。

上高中后,我的 " 自我意识 " 逐渐觉醒,阿梅好像不再像往日严厉,也不多过问成绩,唠叨几句还总要被我反驳。那时,我几乎从没见过她去聚会、K 歌、逛街,她工作后的所有时间,都给了我和家庭。

当我把这件事想通之后,我开始理解阿梅,我也为此难过,她本该和金庸、古龙一直熟络,她本该和山川河流深度交流,可她没有时间。18 岁,我告诉阿梅,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我的妈妈,才是一名妻子,或者,现在的你也可以选择不要后面的两个设定。

阿梅一直让我敬佩的是,她始终知道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最想完成什么事情。

上大学后,我终于发现,阿梅喜欢旅行、露营、登山、咖啡、品茶、摄影,还喜欢玩泥巴做手工。阿梅作为妈妈的担子轻了很多,不需要她撑着扛着,她开始和我做朋友,还会和我开玩笑,听我说身边发生的趣事,也会分享她生活里的故事,有时候还让我来 " 评评理 "。

过去的十八年,阿梅好像把自己藏了起来,我看不到她耐心温柔又顽皮大方的样子,可能是她用 " 威严的母亲 " 或是 " 能干的妻子 " 的面具遮住了自己。

阿梅说,她想好好培养我,让未来的我拥有一个更加自由且丰富的人生,而不是重走她的路。那个一直被我刻板地定义为 " 传统母亲 " 的阿梅,主动打破了我的印象。

我今年 21 岁,回想过去的这些年里,我觉得自己配不上阿梅给我的一切。

身边的亲戚朋友总觉得我被教育得很成功,阿梅很厉害,她是好妈妈。我讨厌阿梅被附上 " 好妈妈 " 这样的标签,就像讨厌 " 乖乖女 " 一样。在我眼里,阿梅是世界上最帅气最上进最有魄力的小女孩!

现在我作为阿梅的好朋友,我希望她任性起来,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去过怎么样的人生,因为无论如何,都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