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北京发布55项具体任务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南、探索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地方互认”、修订或废止限制竞争的地方标准……

北京市近日印发了《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实施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安排了6个方面55项具体任务,注重解决群众和市场经营主体反映迫切的痛点堵点,制定了清理市场准入障碍、破除要素资源交易壁垒等“减法”措施,全面清理规范,破除制度障碍,以清单化、项目化模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过去两年,已向社会开放1.8万个公共数据集

北京市发改委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北京市不断破除制约障碍,以细化实化的举措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高效开展。如制定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相关政策,探索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建设,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在要素流动方面,北京市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平台开放共享。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向社会开放1.8万个高质量公共数据集,推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医疗设备等7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数据交易平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多种措施下,北京市场秩序稳步向好,2024年,北京市对57个市级行政机关、16个区的886件政策措施及招标文件进行抽查。在全国率先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市区街乡三级监管部门基本实现扫码检查全覆盖。同时,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现有地方标准累计达2247项。

此外,北京市持续推动服务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其中,北京市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转化为国家标准。

制度强化,将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南

记者了解到,此次印发的《工作要点》共安排了6个方面55项具体任务,注重解决群众和市场经营主体反映迫切的痛点堵点。

在加强基础制度规则方面,将推动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市场透明度、信用修复等方面采取多种推进措施。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北京市将设立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绿色通道,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南,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同时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要求,出台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实施方案,建立“全国通用+北京特色”评估指标体系,加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2023年12月,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程序规定(试行)》,提高审查工作的透明度。据介绍,北京市今年将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围绕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加大对重点领域、特定行业政策措施的抽查力度,同时起草北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草案),推动地方立法。

此外,北京市还将在全市相关领域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提示函“两书同达”,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实现信用修复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

数据交易,探索“一地上架、地方互认”模式

要素资源市场统一,对更好发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鼓励创新优势、释放发展潜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2025年,北京市将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