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美的“最牛打工人”,翻车了

2025 年 5 月 19 日晚,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再次谈及加班," 我从来不加班,没有说 6 点之后还上班,这绝对不可能,周末加班也没有,我过去 20 年都是这样。"

不过,在 10 年前的某个凌晨,方洪波在社交媒体发帖," 加班有时会上瘾,陶醉在工作中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前后两次矛盾的表述,将 58 岁、一向低调的方洪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其掌舵的家电企业美的集团,在地产大周期下行趋势中,虽然交出了营收、净利创新高的年报,但也频频曝出裁员消息。

主营家电业务愈发 " 内卷 "

在房地产下行的大周期下,方洪波率领美的集团,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创历史新高的年度业绩。

2024 年,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4090.84 亿元,同比增长 9.47%;归母净利润达 385.37 亿元,同比增长 17.29%。

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其赖以起家的智能家居业务的助力。财报中,智能家居业务 2024 年实现营收 2695.32 亿元,同比增长 9.41%。该项业务营收贡献了集团总营收的 66.20%,是妥妥的核心业务。

不过,美的这块核心业务,却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周期导致家电市场疲软,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家电市场已现疲态。奥维云网的数据公开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中国白电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均出现了下滑。其中,受国家政策大力刺激家电消费需求影响,白电市场的销售额下滑幅度更大。

另外,美的集团身处的家电市场,不仅早已成为存量市场,且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一领域,海尔和格力都是十分强大的竞争对手。海尔智家 2024 年营收、净利润同样创出新高。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也创出新高,且首次突破 300 亿元大关。

除了这些庞大的对手外,以小米集团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不断 " 入侵 " 美的集团所在的家电市场。小米集团的 " 入侵 ",也确实影响到了美的集团的经营。以家用空调的线上市占率为例。2023 年,美的集团家用空调线上市占率以 34.5% 的比例高居榜首,2024 年虽仍高居第一,但市占率降至 33.2%。

事实上,美的集团除了主营业务智能家居的竞争愈发激烈外,另一业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的发展,也不太顺利。

财报显示,该业务 2024 年实现营收 1044.96 亿元,虽然也有 6.87% 的增速,但占集团总营收的比重却从 2023 年的 26.28% 降至 2024 年的 25.67%。该业务下,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的营收更是下降了 7.58%,只有 287.01 亿元。值得玩味的是,在近年来机器人、新质生产力等概念爆火之际,美的集团的该业务交出如此成绩单,值得关注。

转型压力下频传裁员消息

方洪波是 2012 年开始掌舵美的集团的。十多年来,方洪波治下的美的集团,经历过两轮调整。

2012 年,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洪波,砍掉了 7000 多个非家电业务,并谋划转型进军 ToB 业务。

十年后,方洪波再次挥刀砍掉了非家电核心品类的业务,ToB 业务也迎来了一轮大洗牌,许多边缘业务均被关停了。

在 2024 年交出营收净利均创出历史新高的财报背后,美的集团再度开启转型。一是靠 COLMO 和东芝两大品牌推进美的集团的高端化战略,而是 " 下沉 " 和小米等玩家拼成本,正面厮杀。

任何企业每一次的转型,都伴随着阵痛。对于美的集团来说,每次转型都会出现组织架构的调整和简化。

在最近一轮的转型中,美的集团也传出了裁员消息。多家媒体报道称,2025 年来美的集团多条业务线均有一定比例的减员。

在 2025 年美的集团 " 拒绝表演式上班、告别加班 " 一个多月后,很多美的集团的员工发现,不仅是不加班了,自己都快丢掉工作了。在职场社交媒体脉脉上,# 美的开启新一轮裁员 # 的话题就长时间挂在了热搜榜上。小红书上,也有诸多美的集团的员工发帖,已经拿到了 " 大礼包 "。

对于这一轮裁员比例,坊间有报道称,2025 年裁员规模大概是 30000 人,6 月份会进行新一轮裁员。美的集团曾对凤凰网财经回应称," 没有大规模裁员,部分业务调整和人员变动是正常范围内进行的 "。

美的集团虽然如此回应,但年报发布后 " 致股东的一封信 " 中,美的集团要坚定落实 " 以简化促增长,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 " 的经营思路的描述,还是被外界理解为组织调整、员工优化的动作。

事实上,在 2022 年美的集团转型时,就裁掉了近 7000 名员工。不过,这一年,美的集团向战略增长点机器人与 AIOT 板块新增了 1400 多名员工,高端岗位的年薪甚至超过百万。

此轮转型,势必也将给美的集团带来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