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市占率超70%消化内镜厂商的独家AI供应商,新一轮数千万融资领投方已过投决

作者   |   赵思淇

编辑   |   袁斯来

硬氪获悉,厦门影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影诺医疗」)新一轮数千万融资的领投方已过投决。本轮资金将用于产品报证注册、新管线研发及海外市场拓展等。

「影诺医疗」自 2017 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消化内镜领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其核心产品——影诺鹰眼在行业内率先构建全消化道内镜 AI 辅助系统,聚焦消化内镜辅助诊断、视觉增强系统以及内镜操作质量控制系统等,在医院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时识别病灶,并对病灶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进行辅助判断。2023 年,公司与国内消化内镜领域市占率超 70% 的奥林巴斯(中国)达成合作,成为其 AI 解决方案独家供应商。

受技术与操作主观依赖性强、消化道早期病变识别困难、患者基数大等因素影响,我国消化内镜检查面临诸多难题。传统消化内镜检查中,肠道腺瘤平均检出率不足 20%,低于美国 25% 的基线水平;早期胃癌和食道癌平均检出率分别仅为 20%、30%,不足日韩的三分之一。「影诺医疗」基于消化内镜中心大数据建立的早癌筛查模型,结合消化内镜专家的诊疗思维,通过对影像进行动态分析,辅助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此外,公司创新研发的 Insight 视觉增强系统,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模拟部分色素内镜染色效果,帮助医生分析病灶、获取辅助诊断信息以及确认病变边界,提升诊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生操作时间和耗材成本。

(图源 / 企业)

产品布局上,由于上消化道涉及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多个细分区域,增加了识别难度;同时,相比于下消化道相对规则的病变形态,上消化道早期病变形态复杂且缺乏典型特征,对应 AI 系统研发难度大,成为行业 " 卡脖子 " 问题。「影诺医疗」研发的胃镜辅助系统即将进入临床注册阶段,其支持早期食管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测和实时边界划分;多病种镜下分级诊断;以及胃癌发病风险预测。近 20 家海内外医院对该系统开展临床验证后,结果反馈其对早期病灶的检测精度达 2.6mm,在其辅助诊断下早期食管癌检出率提升约 20%。

基于产品合规建设,「影诺医疗」于 2023 年获批国内首张多光源下消化道肠息肉检测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促使该产品领先市场实现了规模化商用。临床应用反馈,该肠息肉检测系统对广基、扁平的复杂高危病变的灵敏性领先国外同类竞品,同时还降低了假阳性对医生的干扰。在其辅助检测下,肠息肉平均检出率提升约 10%。而研究显示,约 95% 的肠癌由肠息肉发展而来,肠息肉检出率提升也意味着对肠癌的有效防控。

具体操作中,AI 辅助系统相当于内镜医生的 " 实时助手 ",提示检查覆盖率、退镜时间与速度以及检查盲区等,通过质控、导航帮助基层医院医生进行规范化内镜检查与诊断。目前,影诺鹰眼系统已参与福建、江苏等县域医院的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公益项目。

影诺鹰眼系统持续扩大临床数据集的同时,结合前沿医学研究成果,与一线医生协作做细致的数据标注,提升算法泛化性与准确度。此外,AI 在辅助诊断中的先验及同时识别率,作为模型临床价值的体现之一,在「影诺医疗」肠镜辅助系统应用中达 95%。

创始人胡延兴认为 " 好的临床端 AI 辅助系统是让医生感知不到 AI 的存在 "。影诺鹰眼系统通过插件式设计,深入消化内镜中心的信息路径,实现在消化内镜机器的原 UI 界面上进行透明化显示,贴合了医生传统的诊疗流程。

商业化方面,公司与龙头内镜厂商奥林巴斯(中国)达成了独家合作协议,采用经销模式,与对方的内窥镜系统搭配销售。目前影诺鹰眼系统已入驻海内外近 170 家医院,辅助诊断 25 万余例。公司预估 2026 年主机销售量有望突破 300 台。

未来,除消化道内镜领域,「影诺医疗」将拓展研发超声内镜、呼吸内镜等新管线。同时,公司已规划美国 FDA 注册认证,计划与国产内镜厂商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投资人观点:

国宏嘉信资本投资经理李宁:影诺医疗是我们 2020 年投资的 AI 项目。近两年在看生成式 AI 的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创业不要做大模型未来能力会覆盖的事情。影诺医疗就是这样的项目,其团队在全国各大三甲医院积累了大量的病历数据,由此形成的深厚壁垒,是难以被通用模型能力覆盖的。在我们投资之后,影诺于 2023 年拿到了行业第一个下消化道领域的三类证,同时和消化内镜领域市占率 70% 以上的奥林巴斯达成合作,已成为 AI 辅助消化内镜诊断领域的头部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