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新专利: 车门能自动避开障碍物, 破解停车开门杀!
狭窄车位开门时的小心翼翼,即将成为历史。
车门打开,轻轻"吻"上隔壁车辆;狭窄车位,乘客下车时刮花爱车漆面;电动车门自动开启,猛然撞上消防栓……这些日常用车中的尴尬与损失,困扰着全球车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市车辆刮蹭事故中约30%发生在停车开门过程中,每年造成数亿元损失。
2025年8月10日,天眼查最新信息显示,长城汽车旗下成都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车门开启方法、装置、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正式亮相。这项技术让车门学会"察言观色",自动避开周边障碍物。
01 技术原理:车门如何智能避开障碍物?
专利摘要清晰描绘了这项创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当用户准备开门时,系统会立即启动环境感知模块,通过车辆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数据,其中最关键的是车门与附近障碍物的实时间距。
基于这些环境数据,系统内置的算法会迅速计算出车门的"最大安全开启角度"。这个角度不是固定值,而是根据每次停车时不同的周边环境动态生成的个性化安全范围。
专利CN120443936A的核心创新点在于"渐进式开启"机制。传统车门一旦解锁,可以毫无阻力地完全打开。而长城的技术则让车门开启过程变得"聪明"——开启角度越接近最大安全角度,车门运动速度越慢。
这种渐进式阻力设计有效防止了乘员因用力过猛导致的意外剐蹭。尤其对力气较大的乘客或家长监护下的儿童乘客,系统自动提供了一道安全缓冲。
02 成都研发新军:长城的技术创新引擎
专利申请人成都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来头不小。企查查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是长城汽车全资子公司,2024年刚刚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该公司已在技术创新上展现出强劲实力。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企业虽新,却已拥有17条专利信息和1个行政许可,凸显长城汽车在西部布局研发力量的战略意图。
此次车门防撞专利并非长城在车门安全领域的首次尝试。观察其近年来的专利布局,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
2024年4月,长城汽车申请"无框车型车门玻璃的控制方法"专利,通过实时检测车辆外部障碍物分布,控制车门玻璃执行预设躲避动作,有效降低无框车门在开启过程中玻璃被外物碰撞损坏的风险。
2024年6月,长城公开"车辆顶门控制方法"专利(CN118208120A),专门解决车辆行驶状态下顶门开启时可能发生的剐蹭问题。该技术能智能检测顶门行程路径上的障碍物,并在存在风险时保持顶门关闭状态。
2025年8月7日,长城再公开一项"车辆控制方法"综合专利(CN120422784A),整合了车门防夹策略、防玩策略和防盗策略。该技术能识别三种风险场景:有障碍物阻止车门开关、车门频繁开关、以及车辆停车时有陌生人试图开门。
这一系列专利共同构成了长城汽车在车门安全领域的技术护城河,覆盖侧门、顶门、无框车门等全场景,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
04 行业竞逐:渐进式开启的创新突破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车门安全技术已成为各车企角逐的新战场。就在今年5月,蔚来汽车也公开了一项"用于控制车门开启的装置和方法"专利,通过环境感测单元检测车周对象属性,并利用阻尼器调整车门开启力度。
蔚来的解决方案将开启模式分为不同风险等级,阻尼器在高风险环境下会自动增大阻尼力,使车门开启更"沉重",防止猛然撞上障碍物。这与传统固定阻尼力的车门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长城新专利的创新点在于其"渐进式开启"和"速度逐级降低"的核心逻辑。系统不简单地阻止车门开启,而是根据实时计算的安全余量智能调整运动特性,兼顾安全与便利。
05 用户体验:省心省钱的日常守护
对于普通车主而言,长城汽车这项专利技术将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保障:
维修费用下降:据保险公司理赔数据,单次车门刮蹭导致的维修费用平均在2000-5000元之间,高端车型更可能超万元。智能防撞系统将大幅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率。
安全系数提升:尤其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密集的城市道路,突然打开的车门已成为"车门杀手"。智能控制开启角度和速度,为交通弱势群体增加安全保障。
使用体验优化:当系统感知到车旁有墙、立柱或其他车辆时,会自动限制开启幅度,避免驾乘者在狭窄车位"挤"出车外的尴尬,提升用车尊严感。
市场效果可能超出预期。天眼查数据显示,仅成都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这一家长城全资子公司,成立一年就拥有17条专利信息,创新效率惊人。
写在最后,车门交互设计正成为汽车智能化的新竞技场。随着车企不断推进相关专利技术落地,未来五年内,智能防撞车门可能从高端选配变为大众标配,如同当年倒车影像的普及轨迹。当每扇车门都装上"智慧的眼睛",城市停车将变得从容,那些因开门刮擦引发的邻里纠纷将成为过去。汽车工程师们正在解决我们甚至未意识到的日常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