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肚子变大,到底有多危险?
一、内脏脂肪:代谢紊乱的“元凶”
腹部肥胖的本质是内脏脂肪过量堆积,这类脂肪包裹着肝脏、胰腺、肠道等器官,其危害远超皮下脂肪:
癌症风险升高
内脏脂肪通过慢性炎症和激素失衡,增加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肾癌等13种癌症的发病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腹部脂肪压迫膈肌,导致夜间呼吸暂停,引发缺氧、白天嗜睡,严重时可诱发心源性猝死。
生殖功能受损
脂肪组织分泌的雌激素增多,抑制睾酮生成,可能导致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甚至不育。
三、心理与社会影响
诊断标准
男性腰围 ≥90cm即为腹型肥胖,即使BMI正常仍需警惕。
测量方法
直立状态下,用软尺绕肚脐一周测量,呼气时记录数值,避免刻意收腹。
五、应对策略:减腹需“全身联动”
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碳水与饱和脂肪: 避免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如燕麦、糙米)。
优质蛋白优先: 选择鸡胸肉、鱼类、豆类,控制红肉摄入。
医疗干预
若合并代谢疾病(如血糖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或考虑代谢手术。
减少精制碳水与饱和脂肪: 避免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如燕麦、糙米)。
优质蛋白优先: 选择鸡胸肉、鱼类、豆类,控制红肉摄入。
医疗干预
若合并代谢疾病(如血糖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或考虑代谢手术。
国家卫健委已将体重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战略,2025年启动的“体重管理年”计划旨在通过政策支持降低肥胖率。男性腹部肥胖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全社会需共同应对的挑战。科学减重,从测量腰围开始,早干预、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