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一下24年各大基金公司收入利润
来源:投基摸狗
现在是年报季,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年报,因为很多上市公司持股基金公司,所以基金公司24年的经营情况也随之披露。
当然各家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口径有所侧重,比如有些只披露了持股的基金公司的公募规模,有些披露了基金公司总规模(除了公募基金,还有专户等等)。
由于还在陆续披露,所以数据不完整,没有包含全部基金公司,但是多家前20的基金公司的已经披露,所以我简单进行分析。
下图为别人转发我的一个表,我也不知道源头是谁制表,在此处对制图者表示感谢。
五、华夏的战略转型
继续说华夏,上面提到华夏公募基金规模不小,但是利润反而可能低一些,我个人推测是基金公司业务结构与战略转型的问题。
华夏是目前最大的ETF管理公司,前几天刚宣布自己旗下ETF超过100只,ETF规模大,但是费率也低啊,所以我说是业务结构的问题。
现在低费率的ETF0.15%,华夏的上证50、沪深300等等都是了,普通费率的ETF0.5%。
说实话,美国的ETF有管理费,而且也会有一定(全部或是部分)ETF出借股票的收入归基金公司,所以美国基金公司不完全靠管理费,而中国的ETF全靠管理费。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ETF降低到0.15%已经很可以了,毕竟还有0.03%指数使用费也要基金公司自己承担,扣除指数使用费,低费率ETF实际管理费0.12%。
再扣去分成啥的(这两年交易佣金改革以后,有些券商已经开始要求分ETF管理费),ETF纯靠走量。
所以我个人推断——华夏基金应该是看到了全球化的ETF浪潮,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战略转型,全力顺应ETF趋势。
但是说实话,ETF这个走量的生意,短期相对来说,就是不如其他业务赚钱。
大家要想到相当一部分债券基金管理费还是0.6%甚至更高,比普通的ETF0.5%的费率还高,至于低费率ETF0.15%的管理费,甚至不如某些货币基金的管理费0.25%、0.3%。
比如华夏基金24年营收增长高于利润增长,营收增长9.6%(从73.3亿增至80.3亿),净利润只增长7.2%(从20.1亿增至21.6亿)。
这其实有点考验基金管理层的魄力,走量的生意,ETF是未来方向不差,但是当下ETF管理费不如其他类型基金,这就引出了下一条。
六、选未来还是要现在
上面华夏说了在战略转型,易方达其实也是这样啊,易方达现在宽基ETF已经全部低费率了,是目前宽基ETF费率最低的基金公司。
这就让我想起报纸或是电视上经常说的一句——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必定有我。
这个问题是所有基金公司发展指数基金都面临问题,ETF是未来大趋势,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大家都承认,但是也要承认当下ETF管理费低,不如其他类型基金,选未来还是要现在,这肯定需要各家基金公司管理层有点魄力。
看看各家基金公司管理层怎样选择吧,毕竟基金公司也要面临股东考核,尤其是很多基金公司的股东还是上市公司,还要面临投资者的压力。
七、指数使用费是不是该降低了
这又回到我前几天的话题了,现在全行业都在降费让利投资者,交易所、券商、基金公司、银行等等基本上说陆续降低了基金行业相关费用,落实五篇金融大文章里面的普惠金融。
那么指数使用费是不是也该降低了?
以前指数规模小,指数编制公司因为成本因素收取指数使用费都可以理解,这几年指数基金规模大了,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反而降低了,很多ETF管理费从0.5%降低到0.15%,下降了70%,指数使用费还要额外由基金公司承担。
这种情况下,指数使用费也该降低了吧。
我听到指数编制公司也在内部酝酿降费了,但是我觉得指数使用费降费的进程应该加快,毕竟指数基金经过近几年发展,规模已经大幅增加,早已经可以覆盖指数编制公司成本。
即使未来指数使用费下降了,但是现在指数基金规模也比以前增加很多了,综合考量,指数公司收入会有一定影响,但未来指数基金发展前景还很大。
所以我个人认为指数使用费未来也应该降费,哪怕分批降费,先是沪深300、中证500、中证A500、创业板指数等等规模大、跟踪产品多的宽基指数使用费先降低也行。
我认为指数公司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国企担当,及早对指数使用费进行让利,助力中国指数基金和中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