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什么样的前程值得把春天错过
前段时间,我进京参加了一场面试。刚找好落脚处,我就忙不迭地往外跑——这是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不想错过北京的春天。
北方四季分明,这在春秋两季尤为明显。在北京,公园最早接收到春讯。近两年,“公园20分钟效应”火出圈。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公园是难得的宁静去处,它们填补了钢筋水泥的空白,兀自向外散发能量,吸引越来越多上班族来此“浪费”时间。有研究发现,趁着午休在公园逛一会儿,主观幸福感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那天的面试持续了整个下午,结束时已近黄昏。走出大楼,柔和的阳光照在我的发丝上,细嗅能闻到空气中飘着丁香的气息。这就是北国的春吗?我信步来到附近的小公园,经过假山,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碧波荡漾,柳暗花明,放学的孩子们嬉戏打闹,休闲的老人们在唱歌……一派春意融融,生气勃勃。
沿湖畔漫步,找到一处树荫小憩,我的脑子里还在复盘刚刚的面试。“这个问题可以答得更好”“那个反应可以更从容”“这次面试失败又该怎么办”……置身于春光中,我的焦虑情绪依然挥之不去,我感到愧怍。回想起之前的日子,每天从城市的一个格子间奔跑到另一处格子间,偶尔下班想翻开久违的书籍,却早已失去“文化体力”;周末与朋友相约爬山,总会被身体的种种“警告”信号劝退。
突然,在柳浪莺啼中,湖对岸传来了萨克斯乐曲声。初来只能听到个大概,越是靠近这声音的源头,耳目逐渐变得清晰,心中越发感到平静。最后,我发现是一位老人正坐在长廊尽头,独自演奏着经典歌曲。
我该如何形容这样的画面?夕阳低垂,暮色即至,湖光反射在老人的脸上、手上、弦上,伴随曲调的抑扬而流动。那曲声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站上歌咏台,竟和声唱了起来。歌声渐入,曲声调和,小孩在一旁轻轻拍手。这首赞歌在老少的默契下变得完整。
一曲终了,奶奶的眼眶却红了。原来,她的老伴离世不久,他生前也常常用各种乐器为她伴奏,他们常来这座小公园,一待就是大半天……生命垂垂老矣,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只剩生死能够将人分离。那时正值清明前后,奶奶独自来到公园,置身于春日的盛景中,不禁开始追怀。
直到夜幕完全降临,摩天大楼的灯光再次成为城市的主角,我也从刚才的伤春情绪中解脱。好久没有这样悠闲地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才发现晚风早已变得温暖,而非凛冽。
与其说春天治愈了我,不如说她接纳了我。我想与人分享这一日的见闻所思,却发现身边人都忙忙碌碌,在各自的时间线上渐行渐远。我想起在一场辩论赛中,有人抛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伟大前程,值得把四季都错过?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北京的春天,海棠花盛大,迎春花热烈,山桃娇俏,玉兰华贵,在春风中开得正烂漫。城市的春天绚丽又包容,一切都在向上生长,允许每一个忙碌的人儿在此刻稍作休息,等待下一次春和景明。
